高中语文优质课公开课4 第1课时 .pdf

高中语文优质课公开课4 第1课时 .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

必修③·人教版

第二单元

4.蜀道难

李白

学习目标

1.解析状“难”之法,体会李白雄放诗风。

2.研习意象,体验讨论,品析蜀道之“难”,感悟诗人情感。

3.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掌握本诗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和用典。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

1课前预习

2课内动脑

课前预习

谪仙人

诗仙

李商隐杜牧

豪放

想象夸张

三、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动脑

匪非

二、文题解读

《蜀道难》是古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癖题》云:“《蜀

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歌咏蜀道之艰难、行旅之辛苦。本

篇根据这一诗题的传统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的手法,按照由古

及今、自秦入蜀的路线,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展示了蜀道之难。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

愿,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宝应元

年,李白六十二岁,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那里,在穷困和漂泊中结

束了他的一生。

四、背景探源

《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

值的不朽杰作。《蜀道难》本为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李白此诗是对

传统题材的再发挥。诗歌创作于天宝初年,即李白第一次来到长安的时候,当

时表面繁荣的唐朝隐伏和酝酿着衰败、变乱的危机。诗歌末尾抒发的感慨,当

是针对时局而发,寄寓着诗人的隐忧。诗歌借助神话传说和民谚,驰骋丰富奇

特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近乎完美地描写出蜀道的奇和险。相传贺知章读罢

《蜀道难》,“称赞者数四,号为‘谪仙’”。

五、合作讨论

1.开篇的惊叹句有什么作用?

我的见解:以“噫吁嚱,危乎高哉!”开篇,令人震撼,摄人心魄,奠定

了情感基调,点出了蜀道高的特点,继而引出了全诗的主旨。

2.“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句

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我的见解:用典。一方面,从时间的久远上加强了诗的感染力量;另一方

面,激发了读者对蜀地情况的好奇心。让人们从蜀地历史悠久的观念中,感觉

到这是一个奇险幽深、神秘莫测的地方,并产生一种探求的欲望。

3.如何理解“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一句的含意?这样

说是否有迷信色彩?

我的见解:“五丁开山”为秦蜀两地打开了一条通道,消除了长久隔绝的

局面。诗人对于壮士排山倒海的巨大力量及其壮烈牺牲的精神表示了崇高的敬

意和由衷的歌颂。

文档评论(0)

初中高中试题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试题资料大全,欢迎下载使用!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