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doc

新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

课程目标的制定受到社会需要、内容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及规律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课程目标的制定也受到制定者认识水平和工作方式的制约。要做好课程目标的制定工作,需要用有关的原则、依据、模式等来规范、指导这项工作。

1.新课程目标体系的制订原则

制订新课程目标体系是应该遵循下列原则:

(1)体现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要的统一

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个体发展为基础。对社会性质不加分析,强调个体服从社会,或者忽视社会是由具有个人需要的成员组成,只看到个体承担的社会义务,忽视社会给予个体的一面,片面地强调适应社会要求,把社会特化是错误的。只把社会看作是个体的简单集合,只看到社会为个体生存和发展服务的一面,忽视个体对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义务,把个体凌驾于社会之上也是错误的。

社会与个体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相互制约的,两者之间相互贡献和索取。因此,应该最大限度地使社会发展需要跟个体发展需要统一起来。这是制定课程目标时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

对于基础教育课程,社会需求主要包括:

①政治、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例如政治态度、思想观念、道德和基本行为的要求;

②经济、生产方面的要求,例如职业知识技能的要求;

③科学技术与文化方面的要求,例如科学知识技能、文化水准的要求。

学生个体需要主要包括:

①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需要,例如健身的需要、升学的需要;

②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例如交往的需要、就业的需要;

③认识自然、了解自我的需要;

④精神生活的需要,包括兴趣的需要、娱乐的需要、美的需要等。

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应该对上述诸项予以注意。

(2)注意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期望发展水平的统一

课程目标具有时限性,是期望学生在一定学段达到的发展目标。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是他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起点,在制定课程目标是要了解并充分地利用这个基础,同时,又要准确地估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只有注意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期望发展水平的统一,在课程目标中从现实基础与发展潜能两方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素质,才有可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3)发挥学科特殊功能与课程整体功能的统一

学科的教育功能包括学科的一般教育功能和学科的特殊教育功能两方面。学科的特殊教育功能是其他学科不具备或者较弱的教育功能。它不但表现在对本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功用上,还表现在对非本领域专业人才和一般社会成员的特殊培养功用上。只有注意发挥各学科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特殊功能,学科课程才有其存在的价值,课程整体功能也才能实现。

课程整体功能是建立在所有课程都能恰当地发挥自己的功能,并且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整体性之上的。片面地强调个别学科的功能,会影响课程整体的功能,妨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制定课程目标时,要注意发挥学科特殊功能与课程整体功能的统一。

(4)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新课程目标体系的制订依据

作为下位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上位的教育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段话不但指明了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对教育目的的具体阐述,也是制定新课程目标体系的依据。

《纲要》在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对于这些规定和要求,在制定课程目标体系时必须严格地遵循。

2.制订课程目标体系的工作模式和思路

制定课程目标体系时一般从3个方面进行:

(1)根据社会需要确定课程目标。为了确定社会有哪些需要,通常有两种方法:

◆进行社会调查,向社会各方面征询意见。为了得到比较可靠的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样本必须有很好的代表性。但是,调查对象的样本结构对样本的代表性影响很大,要确定适宜的样本结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外,为了调查结果有比较高的信度,样本必须足够大,而大样本调查的操作难度也大。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