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物候专题导学案练习知识链接及答案.docVIP

气象物候专题导学案练习知识链接及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首先,你需要确定文档的主题,例如“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然后,你可以根据这个主题进行分类和组织1学习目标阅读并理解古诗词中的物候现象认识古诗词中的情感流露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探索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2课程探究通过对古诗词中“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的理解,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对《塞下曲六首其一》一诗的学习,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中描写的景物,发展

学习内容

气象物候专题之《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第1学时

学习目标

朗读体会,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感情。

了解诗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3.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学习重难点

?通过诵读感悟诗词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1.反复诵读诗词,初步了解四首诗词内容。(采取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

2.组内交流训练,描述每首诗的景物画面。(组内交流与组际交流相结合)

二、课堂探究

?1.品析诗中精确语言,理解诗中情(先自主思考,再组内交流、组际交流)

(1)《塞下曲六首(其一)》一诗中“杨柳”的含义如何理解?

(2)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晓”、“宵”所表达的意象。

(3)《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谈谈。

(4)卢纶《塞下曲》一诗后两句好在何处?

(5)《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是怎样写出画中之景的?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哪儿?

(6)自主质疑内容:

2.领悟诗中物候现象,揣摩诗中景(先自主思考,再组内交流、组际展示)

(1)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诗句中了解到怎样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人认为“黄河”应为黄沙,你觉得有道理吗?

(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一句华罗庚认为“月黑天高时,怎见得雁飞”,谈谈你的理解。

???

(4)“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句作者是从哪些物候现象中联想到的?

????

三、达标检测:

1.“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好在何处?表达了战士们怎么样的感情?

2.“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写出了什么样的物候现象?请你再写出一句体现这种物候现象的诗。

3.描绘一下《惠崇〈春江晚景〉》中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春景。

四、拓展延伸: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

参考题目:《从古代诗歌看地区之间的物候差异》

要求:写简单的议论性文字,努力做到有观点,有理、有据。

(课堂结语:古代诗歌中包含着丰富的物候信息。诗人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启发我们要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其他有关气象物候的知识,从生活中找寻经验。)

学习反思:

知识链接

沈括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自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自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猛然想起自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自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诗歌中的春夏秋冬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诗中冬

1.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