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文化+”背景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思考.docx

“互联网+文化+”背景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思考.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互联网+文化+”背景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思考

摘要:在网络科技普及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也融入到了农业生产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休闲农业,如何能快速适应时代地发展,打破原有农业生产的固定模式,步入“互联网+文化+”的全新道路逐渐成为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分析我国传统休闲农业发展道路及其不足之处,并深入探讨网络及文化对其带来的影响,研究如何将网络、文化、休闲农业三者有机结合。

关键词:休闲农业;“互联网+”;“文化+”;模式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飞升,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极大升高,生活品质也随之升级,而面对恶劣的城市环境以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逃离水泥森林,一种新型的休闲娱乐的方式逐渐流行起来,那就是体验乡村生活。另外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而进入新的形态,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城乡差距拉大,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升级。我国的中枢经济支撑和核心产业支柱已经逐渐被“互联网+”、“文化+”所衍生的产业所取代,近十多年来其增速超过国家GDP的5倍。这无疑给发展休闲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文化+休闲农业”也将深刻改变着传统休闲农业的发展。

一、相关概念

1.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即以传统农业为基石,合理运用农村的农耕景象、农业景观与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将农业的生产与经营、科学普及、游客参与融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2.“互联网+文化”

“互联网+文化”通俗的讲就是将文化内容与互联网结合,即运用成熟的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传输的快速性广泛性,把文化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时使文化逐渐影响人们的生活,使得互联网的附着力得到提高,产业的发展体现更明确的文化内涵。

3.“互联网+文化+休闲农业”

互联网+文化+休闲农业是指休闲农业利用互联网数字化、在线技术,凭借互联网开放、透明、共享的共性,合理开发农村的文化元素,从而促使休闲农业转型升级。

二、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传统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传统模式

2.1.1观光采摘型

农业观光旅游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20世纪40年代逐步扩散到亚洲、美洲等国家。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观光旅游才传入我国,初始阶段主要是依靠原始自然风景,发展观赏型休闲农业。改革开放后期,少部分临近城市和热门景点的农村根据当地的特有的文化特点,自主的建立了具有多样文化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随着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此时观光的定义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观看,而是融入成熟的果园、菜园,让游客摘果、摘菜,体会自食其力的农村田园生活,享受以体验、观光为主的田园乐趣。

坐落在成都市新都区新民镇的茗铂农业园,是新都区较大规模的休闲观光园,园内有醉金香、巨玫瑰、夏黑、阳光玫瑰等多个品种葡萄,葡萄种植面积达上千亩,以采摘体验为特色,游客在园区内可实现观赏-采摘-品尝-购买集一体的休闲活动。

2.1.2科普教育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以教育为目的,以寓教为乐为理念,主要包含亲子教育,科普长廊等项目的休闲农庄。来这些农庄的游客主要以学校的学生、儿童以及对农业知识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的人为主,因为这些项目都是合理运用生态环境、动物植物,农业生产等资源经过科学设计,具有教育意义。

占地3万余平方米,距成都市不足30分钟车程的沁彩农庄坐落于成都市新都市新民镇,这里阔别了大都市的喧嚣,没有了雾霾、汽车尾气,农庄里天高气爽,环境优美,俨然一个世外桃源。沁彩农庄同时还是由四川农业大学与四川舒创集团联合建立的重点生态教学学习基地。这个科普型生态农业园主要是以科普教育、农业文化、产业互动为主体打造。园区内开展了以生物认知和技能训练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其中只要包含对各种动植物的辨别,亲身体验植物的移植、修理、运输、储藏、加工等等,同时还有环境污染及治理讲座,包含检测、分析、鉴定。

2.1.3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又称“农家乐”,即以现有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将原有的大片集中农田分划成若干小农田,租赁给城市居民,让城市人体验农耕,从种植、照料、收获、食用,在农耕过程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农家乐”型休闲农家发展模式,充分展示了以“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享农家乐”为内容的特色发展模式。

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农庄的典型代表是西江月生态农场,该农场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祥福镇华家村,以租地种菜、蔬果采摘、生态主题餐厅为主要特色,占据了方圆两千余亩,有可以种植蔬菜的菜地,挂满各种果实的果园,鱼儿游荡的荷塘等等,在这里可以参与多种多样的农事活动,从种植到采摘甚至经营,让游客全面体验农业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享受农耕趣味。

2.1.4乡土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

乡土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是依托特色民族文化、乡村民俗和传统的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为主题展开特色民族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oxuan6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