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罗蕾.docVIP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罗蕾.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罗蕾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PAGE2页共6页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

作者:罗蕾

单位:新疆乌市12中

学科:地理

职位:中学地理教师

职称:中教二级

手机邮箱:1017655211@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仓房沟中路97号乌市第12中学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一、教材分析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本节课由聚落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两部分内容组成。

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联系密切,它是人类居住活动所创造的最为典型的人文环境。本

节教材在叙述了“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通过图文的形式,叙述目前世界上聚落的分布大势,以及受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等影响而造成不同聚落的建筑物的差异等。最后,教材从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角度,侧重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地理学科的审美情趣,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潜能;

进一步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采用观察分析法、讨论法、案例分析、列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利用实例、图片、视频等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导入设计

在优美的旋律中,欣赏一组图片(典型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

师:这组图片之中,我们看到了城市中高楼林立,充满了现代化气息;也看到了乡村之中平房小屋,田园静谧,充满了自然之美。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人类居住的地方,我们将其称之为聚落。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一份美丽的心情进入今天的课程学习。

理论依据: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和途径的心理实验。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实验还表明人对图形、符号的反应与记忆有着较大差异,其中对图像所传达的丰富信息接收最为充分,并保持最长时间的记忆。

教学环节二:何为聚落

1、聚落的概念——初识聚落

师:究竟何为聚落呢?首先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聚是聚集的意思,落是村落的意思。在象形文字之中更加生动直观的给予了解释,聚是人们集中在一起,在有树、有河流的地方安定下来,形成了人们最初的居住地。因而我们将人类各种各样居住地的总称叫聚落。

2、聚落的分类及其差异?

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图片分类、观察、表格归纳等形式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观察、归纳等形式进一步说明聚落既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不同,因而聚落呈现的景观也有较大的差异。

承转:城市与乡村都是人类的居住地,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见证,犹如地球表面绽放的文明之花,记录着千百年来人类智慧与自然环境相互选择、和谐共处的结晶。

教学环节三:落在何处

(一)影响聚落的主要因素

学习过程:通过教师引导分析,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历史追溯:穿越到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吃着野果,喝着山泉水,整日东奔西走,可是仍然食不果腹。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了许多年,慢慢他们发现了一些大自然的神秘规律——春华秋实。大自然教会他们在一个地方等待收获。慢慢地,他们开始定居下来,也就形成了最初的聚落。

究竟该定居在何处,通过活动“我的聚落我做主”来一起探究。

学生活动:“我的聚落我做主”。

假设你是一名原始部落的首领,你将带领族人定居下来,寻找定居地点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对其作出解释?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分析聚落为何会定居下来,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寻找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

美国著名数家哈尔莫斯说“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提出系列的不同类型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以便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从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使之具有创造精神的学习者。设计该学生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探究的主人。进而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找到问题结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

历史验证: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的分布。都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都在温带,都分布在土壤肥沃的地区。

教师补充:探究活动主要分析出几个主要自

文档评论(0)

158****1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