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者的治疗与护理ppt.pptxVIP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

发热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汇报人:xxx

目录

发热概述与原因

药物治疗策略

非药物治疗方法

护理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

PART

01

发热概述与原因

发热定义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体温≥37.3℃。

发热分类

根据发热程度不同,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热度(38.1-39℃)、高热(39.1-41℃)和超高热(41℃以上)。

原因不明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

指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发热。

包括无菌性坏死zu织吸收、变态反应、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病等。

由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

外源性致热源(如细菌、病毒等)和内源性致热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或功能发生障碍,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引起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致热源作用

发热患者可出现体温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增快、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不同原因引起的发热还具有相应的特殊表现。

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发热的定义和分类,可进行初步诊断。对于原因不明的发热,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和诊断。

诊断依据

PART

02

药物治疗策略

首选安全性高的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安全性

有效性

个体化

根据患者发热程度和病因,选择具有明确退热效果的药物。

考虑患者年龄、病情、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03

02

01

明确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根据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指征

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注意事项

使用抗生素期间,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不良反应监测

病毒感染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如流感、病毒性感冒等,可选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早期使用

抗病毒药物在病毒感染早期使用效果较好,可降低病毒载量,缩短病程。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使用抗病毒药物时,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组胺药

对于伴有过敏症状的发热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缓解症状。

解热镇痛药

对于高热患者,可辅助使用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中药制剂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热等功效的中药制剂进行辅助治疗。但需注意中药与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PART

03

非药物治疗方法

将毛巾浸入凉水或冰水后,拧至半干,敷于患者前额、颈部、腋下或腹股沟等大血管通过的部位。

冷敷

用32-34℃的温水擦拭患者皮肤,特别是腋窝、腹股沟、腘窝、肘窝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擦拭时间可稍长,以助散热。

温水擦浴

将退热贴贴于患者额头或太阳穴处,利用水汽化吸热的物理变化达到降温效果。

退热贴

03

适量蛋白质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蛋类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01

补充水分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因发热而丢失的水分,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02

清淡易消化食物

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条等。

卧床休息

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并利于机体康复。

适量活动

在患者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可鼓励其进行适量的室内活动,如散步、做操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患者进行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PART

04

护理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定时为患者测量体温,一般每4小时测量一次。

定时测量体温

将每次测量的体温记录在体温单上,并绘制体温曲线,以便观察患者体温变化趋势。

记录体温变化

如发现患者体温异常升高或降低,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及时汇报异常体温

定期为患者擦拭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期翻身、拍背,防止压疮的发生。

预防压疮发生

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有无红肿、破损等异常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并汇报医生。

注意观察皮肤变化

观察排便情况

密切观察患者排便情况,包括排便次数、量、颜色、性状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PART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脱水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脱水的严重程度。轻度脱水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中度脱水可出现皮肤干燥、dan性差、眼窝凹陷;重度脱水则可能出现休克等严重症状。

补液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和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等方式进行纠正;中重度脱水则需要立即就医,可能需要通过静

文档评论(0)

zdq1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