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第2课时 平均数 教学设计 (2).docxVIP

20.1.1 第2课时 平均数 教学设计 (2).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八下20.1.1平均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解析

教学流程图

地位与作用

在刻画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中,以平均数最为重要,其应用最为广泛.?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重心”,是度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基准.因此,学习平均数是本章后续内容的基础.?算术平均数有简单的和加权的两种形式,本课时内容是在学习了以数据所占比重为权的加权平均数的基础上,学习以数据出现次数为权的加权平均数.?初中阶段统计部分的数据类型多以分组数据呈现,加权平均数的应用更为广泛.

概念解析

在求n个数的平均数时,如果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出现fk次(这里f1+f2+…+fk=n),那么这n个数的平均数也叫做x1,x2,…,xk这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k分别叫做x1,x2,…,xk的权.数据分组后,一个小组的组中值是指这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数的平均数.

思想方法

在计算平均数的过程中,利用“数值乘以它的权”替代数据的累加,将数据的重要程度以权的形式体现,以便于用数值来刻画实际问题的某些特征,这些方法本身就是统计思想和统计观念的体现.应注重这些思想观念基于实践思考的生成过程.

知识类型

加权平均数属于概念性知识,应关注概念的生成过程,关注对概念的理解,尤其是对“权”的理解.?这种理解一方面依赖于一定的求值练习,但更依赖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重现概念的产生过程,理解其产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解析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2.经历求分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的探究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能力.

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说出权的意义,能根据数据出现的次数确定数据的权,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能根据描述数据的图表求数据的加权平均数,会通过分组等方法,求一组复杂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经历运用加权平均数分析数据的过程,感受“权”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体验加权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和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具备的基础

在前两个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简单算术平均数,在前一课时,学生了解了根据实际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赋予与其重要程度相应的比重(即权),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与本课目标的差距分析

本课是在上一课的基础上,重点体现求加权平均数的问题形式的多样性,一是在求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遇到重复数据较多的情况的处理;二是对于区间分组的数据如何求加权平均数的问题.?在这些情境下,数据的权以及加权平均数的求法产生了变化,会造成学生对权的理解上的困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于分组计算平均数可能会存在障碍,主要可能出现以下几个障碍:(1)怎样进行合理的分组;(2)怎样由每组的平均数求得整组数据的平均数.其实对于由各组的平均数求整组数据的平均数,其本质是加权平均数.由于学生对于加权平均数的理解还不够到位,所以会造成障碍.

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教学中应关注新旧知识的对比,强调其内在联系.?如例2中呈现了50个数据的分布情况,如这个问题看成只有4个数据,那么它们出现的次数就是它们的重要程度,所以出现的次数即为权.?而在区间分组问题中,可结合问题让学生分别计算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并对比,通过计算结果的趋近促进学生对这种方法的认同.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权的意义.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利用科学计算器、Excel、GeoGebra等计算工具,帮助学生计算加权平均数,也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加权平均数的图形表示,直观解释权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课前检测

1.为了调查某一路口某时段的汽车流量,记录了15天同一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辆数,其中有2天是142辆,2天是145辆,6天是156辆,5天是157辆,那么这15天通过该路口汽车的平均辆数为()

A.?146B.?150C.?153D.?160

2.?某商场用加权平均数来确定什锦糖的单价,由单价为15元/千克的甲种糖果10千克,单价为12元/千克的乙种糖果20千克,单价为10元/千克的丙种糖果30千克混合成的什锦糖果的单价应定为()

A.?11元/千克B.?11.5元/千克C.?12元/千克D.?12.5元/千克

3.?某公司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应聘者小王参加面试和笔试,成绩如表所示:

(1)计算小王面试的平均成绩;

(2)如果面试平均成绩和笔试成绩按6:4的比例确定最终成绩,计算小王的最终成绩.

设计意图:本组课前检测主要检查学生对于第一节课所学的平均数概念掌握的情况,检测对于加权平均数计算掌握的情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加权平均数做好铺垫.

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问题1:在一次知

文档评论(0)

150****1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