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肩关节解剖、肩关节前脱位分型、诊断、复位方法、康复及总结.doc

临床肩关节解剖、肩关节前脱位分型、诊断、复位方法、康复及总结.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肩关节解剖、肩关节前脱位分型、诊断、复位方法、康复及总结

肩关节解剖

肩关节是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关节盂小而浅,肱骨头较大,它们之间只有1/4~1/3的接触面。

这种结构使得肩关节脱位在所有大关节脱位中占50%以上。

肩关节的关节囊相对松弛,尤其是囊下壁,相对于囊上部和囊后部缺少介入的纤维层和肌腱,因而肱骨头更易于从下壁脱出。

肩关节脱位约95%?~97%为前脱位。

肩关节脱位分型

肩关节脱位根据脱位后肱骨头的位置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肩关节前脱位

脱位后肱骨头位于肩胛盂或喙突的前下方,根据肱骨头所处位置又分盂下型、喙突下型和锁骨下型。

2、肩关节后脱位

肱骨头在肩胛盂后的肩峰下或肩胛冈下,在脱位过程中常发生肩胛骨关节盂后缘盂唇软骨损伤或骨折。临床较为少见,发病率不到5%。

肩关节后脱位根据肱骨头脱出后的位置分为三型:

①盂下型:肱骨头位于关节盂下方,此类少见;

②冈下型:肱骨头位于肩胛冈下,亦少见;

③肩峰下型:肱骨头位于肩峰下方,关节面朝后,位于肩胛盂后方,此类最常见。

3、肩关节脱位伴肱骨近端骨折

右侧肩关节脱位伴肱骨近端骨折复位前后,

肩关节脱位伴肱骨近端骨折根据骨折情况又分为3种类型:

Ⅰ型: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肱骨小结节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三项中任意一项伴肩关节脱位。

Ⅱ型:移位小于1cm或成角小于5°,肱骨大结节骨折、肱骨小结节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三项中任意一项伴肩关节脱位;

Ⅲ型:移位大于1cm、成角大于5°、完全移位、粉碎性、旋转大于45°、肱骨头翻转移位中任意一项或一项以上,肱骨大结节骨折、肱骨小结节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三项中任意两项或两项以上伴肩关节脱位。

诊断

1、明确上肢外展外旋或后伸着地的外伤史,肩部肿痛、畸形、功能障碍。

2、检查时见患者用健手托住患侧前臂、头向患侧倾斜姿势。肩峰突出,下方凹陷,呈现典型的方肩畸形,上臂外展20°~30°弹性固定。应考虑肩关节脱位的可能。

3、肩部触诊关节盂空虚感,在不同位置可触摸到有肱骨头:

①盂下型:患侧上肢长于健侧,腋窝可触到圆滑的肱骨头。

②喙突下型:在喙突下可触摸到肱骨头。

③锁骨下型:锁骨下可触到肱骨头。

④后脱位:肩前方变平,喙突及肩峰明显突出,上臂内旋畸形,肩胛冈骨下可触到肱骨头。

⑤肩关节脱位合并骨折:局部肿痛,肱骨头附近明显压痛,或有淤血斑,应考虑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需做X线检查。

4、Dugas征阳性:患侧肘部紧贴胸部时,手掌触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又称搭肩试验。

5、X线检查:能证实脱位的类型,还能发现是否合并骨折。

复位方法

1、足蹬法(Hippocrates法)

患者仰卧位,医生将足部抵在患侧腋窝,对患肢进行纵向牵引的同时交替内外旋转肱骨头。

如果患者肌肉未能松弛,复位较为困难,需使用较大的力量进行复位,有血管神经损伤及导致骨折可能的风险。

2、牵引-对抗牵引复位法

患者仰卧位,用布单从患侧腋窝部绕过胸部由助手牵拉或绑在床上对抗牵引,医生向下向外45°牵拉患肢。

3、椅子复位法

患者侧坐在椅子上,患肢绕过椅背。

腋窝处顶在椅背上,医生旋后位握持前臂向下牵拉,或者嘱病人慢慢站起,通过患者自身的力量复位肩关节。

4、Kocher?复位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医生握持患肢并使患肘屈曲90°。

患者外展患肢并主动外旋肩关节70~80°直至出现阻力。医生前屈内收患肢,通常肱骨头可以获得复位。成功率在81%~100%之间。

5、Stimson法

患者俯卧在担架上,患肢悬在床边,在腕关节或肘关节捆绑重物进行牵引,一般从2.5公斤开始。

同样,也可以将患肘屈曲90°以放松肱二头肌肌腱,医生也可以轻柔地摇晃患肢。通常在15至20分钟之内可以获得复位。

6、改良Milch法

改良1:医生站在患侧。医生将手放在患肩上方,用拇指维持肱骨头稳定,同时将患肢外展。

当患肢完全外展之后,轻柔地纵向牵引,然后用拇指将肱骨头向关节盂推挤。成功率在70%~100%之间。

改良2:首先使患肢举过头,很多病人发现完成这一步骤后很舒服,如果是俯卧位,病人会觉得更容易。

当完全外展时,医生沿肢体长轴轻柔牵引,伴轻柔外旋,完成复位。

7、外旋复位法

患者仰卧位,患者上臂内收,紧贴胸壁,肘关节屈曲,术者一手压住患者肘部,使其贴紧胸壁,一手缓慢外旋患者前臂。

成功率在78%~90%之间。

8、Spaso复位法

患者仰卧位,医生站在患肢同侧,握持患肢将肩关节前屈90°。先进行轻柔的纵向牵引,然后轻度外旋。患侧的肩胛骨内缘必须与床板接触以稳定关节盂。

通常情况下,牵拉几分钟之后肩关节就可以自行复位,或者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白衣侠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专业医学资料提供,解决您后顾之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