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传承国学经典,提升文化素养;感悟时代苦难,激发爱国情感。

语言运用:了解“歌行体”题材特点;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读准字音,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思维能力:集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知识,把握诗歌的情感,体悟杜甫“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胸襟情怀。

审美创造: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体悟杜甫“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胸襟情怀;感悟时代苦难,激发爱国情感。

学情分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4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21世纪,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首感慨个人经历,抒发社稷理想的古代诗歌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在提问中巧妙使用关键词分析法、讨论法、拓展法启发学生思维,做到兼顾全体。

鉴于此设计了几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内容:(1)反复诵读,以朗读促进对诗歌主旨的了解。(2)结合背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新篇导入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冯至感慨道“杜甫半生流离,却从未停止歌唱”,后人念及杜甫,常常谈到杜甫草堂(出示草堂图片),目光所及杜甫栖身之所,你的所感所想又如何?这节课让我们随时光倒流,跨越千年,去草堂感受杜甫的生活,倾听灵魂的歌唱。

二、初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①读准字音、节奏: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q?ng)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②读好七言句的停顿: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③读好长句的内部节拍: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三、再读:理解诗意,读出情感

1.破诗题:从标题中你读到了什么?

题目点明了诗歌所叙述的主要内容和诗歌的体裁。

①茅屋”,指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所建的草堂;“为......所......”是一个表示被动的固定句式。

②“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歌行体”——歌,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诗的一种体裁,称为“歌行体”。这种诗,朗朗上口,体现“歌”的特点,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用长短句,顿挫相谐,有“行”的动感。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完成以下问题:

(1)将你所读的每一段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

(2)请仔细揣摩诗人当时的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请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第____段可以用这四个字来概括:_________,我觉得杜甫是以的心情来说的,因为:________(找关键字分析情感)

教师提示学生:请再结合句子的用韵和句式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并点评提升。

【示例1】第一段可以用这四个字来概括:秋风破屋,我觉得杜甫是以痛惜、焦急的心情来说的,因为:“怒号、卷、飞、洒、挂罥、飘转”这一系列动词可见秋风的猛烈,诗人本就不易的生活又遇上恶劣的天气,内心不免痛惜、焦急。

预设1

第二段可以用这四个字来概括:群童抱茅,我觉得杜甫是以一种痛心、无奈的心情来说的,因为:“欺、公然”可见孩子的顽劣,竟盗走他人用以庇身的茅草,而且秋风肆虐,仿佛也在助力群童盗茅草一般,看着眼前茅草被盗之景,诗人此时是无比的痛心。

读好抒情句“归来倚杖自叹息”——读出杜甫的无奈与悲伤(拉长读音,语调低沉)

预设2

第三段可以用这四个字来概括:屋漏难眠,我觉得杜甫是以一种痛苦、忧思的心情来说的,因为:“多年、裂、无干处、未断绝”等词可见被子的破、旧、脏,体现了诗人生活贫困、一贫如洗,“自经丧乱少睡眠”体现了“丧乱破家”的一片黑暗之景。在这,我们看到了一个满腹心事,彻夜难眠的极度痛苦的诗人。

读好抒情句“长夜沾湿何由彻!”

朗读指导:有些时候,加个叹词,更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忧愁。请在不同位置加上“唉”,感受一下杜甫的惨状和惆怅。

预设3

第四段可以用这四个字来概括:愿得广厦,我觉得杜甫是以一种痛忧、坚定的心情来说的,因为:诗人由自己屋破漏雨的情景想到了天下寒士,感同他们的身受,担忧他们的处境,于是他推己及人,提出了“愿得广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