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桂枝黄柏丹皮茯苓汤方.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子桂枝黄柏丹皮茯苓汤方

附子一枚,炮,桂枝二两,黄柏皮二两,牡丹皮三两,茯苓三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

此承上续示肾藏结治之例。

肾主藏精而司动气(此肾间动气,即生气之原),外合身形之界位居少腹(肝肾皆主少腹之部)。少腹者,络脉之会,

以血海而胎生气之原,故肾以一藏乃具水火之用。命火衰则脾络寒凝(肾阳为生土之母,肾气衰则水谷不分,二阴

不利,故肾为胃关),癸水虚则肝气急疾(经曰:肝气急,其行疾,以肾阴虚则肝木失养,血虚风动,故令肝苦急

也),是知三阴之经,尤多合并之证(后贤以三阴无合并之证,大谬不然,释详达旨)。

肾藏结则“少腹硬,隐隐痛,按之有核,小便时清时浊”者,此示虚从寒化之变。

血海寒则下焦少气以温分肉,故令少腹按之结硬;血痺气微,抗拒不甚,故但隐隐而痛;少腹硬而按之有核者,脾

络津液之凝泣也(此即淋巴管凝结,西学所谓腺病者是也);相火不能循络上肝,郁而时复外泄,相火泄于膀胱故

小便色浊,但亦有时不泄,故小便时清。凡时清时浊,大抵属虚者为多。

脉当沉细而结,沉而细者属肾(少阴脉沉而细),按之结者,血凝而气阻也。宜桂枝附子茯苓丹皮汤。

附子、茯苓,温肾气以利州都(肾气外通于膀胱),丹皮、桂枝,清血热而达荣郁,肾肝皆主下焦,同位少腹,肾

气痺则络血亦阻,盖相因也。

以下更举肾藏结实从热化之变。

若少腹急痛,小便赤数者,此为实。急痛者,拘急而痛,肾气实则肝阳内动,肝气疾则筋脉拘急,气强与血郁相搏,

故为急痛;小便赤数者,相火之下行也。

脉当沉紧而急,紧为紧实之象,急者如引绳乍张;紧而急,血实气壅,沉紧而急,故责在肾也。宜附子桂枝黄柏丹

皮茯苓汤主之。

方剂同前,但参入黄柏一味以泻相火,其义易晓。

凡藏结之变,病因皆始于血气之寒,其证见热实者,乃血凝气阻之后,血痺而后化热,非热邪之为结也。

以上所示藏结证治,有一藏独结者,有两藏同结者(往岁治长沙耿三之疾,病腰左入夜疼痛,痛处热如火灼,大如

覆杯,少腹按之有核,小便时浊时清。病情夜发昼止,每日交戌后,即痛自腰始,渐觉热气上胁;至夜半,热气分

走左手右足,然后上冲头顶,烦躁无暂安时,至黎明热渐下降,由背入脊下少腹,至前阴,茎热如火;天明后,溲

下黄热,病苦若失。缠绵数月,余为诊视,脉沉细而涩,时一弦大急,决为肝肾两藏结,用桂枝、当归、丹皮、桃

仁、附子,阿胶、黄柏、红花、牡蛎、通草之属进退治之,不及旬日而愈),

若三藏同结,便为难治(有王姓妇病呕吐,胁下痛,胸中闭塞,喘急寒热,历试诸药不止,饮食不能下咽者旬日。

余诊视左手脉涩弦而急,右手脉轻取如风吹毛,重按短而涩,决为肺肝两藏结,以百合、贝母、茯苓、桔梗、丹皮、

桂枝、桃仁、当归、半夏、人参之属治之,一剂而呕止,去桂枝加柴胡、蔻仁,调理经旬全愈。后诊一周姓女子,

证象大同,加心中痛,乍哭乍笑,如有神灵,余断为肺肝与心三藏同结,谢为难治,越三日竟以不起)。

或宿疾相兼,或新邪同发(有姚媪病胁下痛,呕涎沫,饮食不下,咳嗽上气,喉中水鸡声,脉象浮紧而数弦,余断

为客寒引发宿恙,此肝藏结为本病,水寒射肺为新邪,先以小青龙汤与之,咳喘愈,仍胁下痛,呕逆不止,按肝藏

结法治之,用吴茱萸汤加桂枝、丹皮、半夏,数服而瘳),

病无定形(甲子之岁,余庐墓山中,里人周氏子,病痉后,腹中当脐内陷如盆,饮食不下,余诊其脉象右沉濡而滞,

左涩弦而急,按肝脾两藏结法治之,用桂枝、当归、丹皮、红花、枳实,川芎、桃仁、干姜、人参、半夏之属进退

为剂,调理半月而愈。因知藏结之辨,固不可专就外证断也),治无死法,惟通乎平辨一贯之用,乃足见病知源,

知源则所施不逾矩矣。

师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

藏结正治之例上已条举,兹更推演病机,示脾肺两藏同结之变,教学者以比类隅反之法。

盖两藏同结之候,或经气相连(如脾肺同属太阴经之例),或子母同病(母病可以累子,子病亦可累母,脾肺即子

母之例),或以胜相传(如肝藏传脾之类),逆顺纵横,邪缘体异。本论以六经约病变,故举太阴手足两经藏结之例

(既标藏结而复举经气者,即《素问·调经论篇》守经隧之义,以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外感则由络及经、

由经入府,内伤则由藏泄府,由府出经)。

师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者,以肺司吐纳,气主胸膺;脾司运化,

气主大腹。如结胸状,指胸腹硬满而痛(今藏结而曰如结胸状,知二者证治之分,惟在辨病机外内之因,非但据外

状以为证谛)。肺藏结当胸中闭塞,脾藏结当腹中满痛,两藏俱结,必胸中闭塞而腹满,故证象结胸之状。饮食如

故者,胃能消谷也;时时下利者,脾不纳精也。脾病而胃不病,

文档评论(0)

139****14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