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版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版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生疏“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灵巧,遇事冷静冷静。

教学重点

把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

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仁爱之心。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珍宝。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揭题: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简洁的文言文《司马光》,看看这篇文言文表达了一个什么故事。教师还要告知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看教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

二、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

〔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诞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

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三、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

自由读课文,不生疏的字通过看生字表及认读字表解决,不确定的内容要圈画下来。

指名朗读,重点检查朗读的字音正误。指导学习多音字“没”,体会据义辨音的方法。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庭:庭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皆:全,都。

光:指司马光。迸:涌出。2.读出韵味。

(1)古文需要依据表达的意思正确断句,朗读时则需要“声断气连”。教师示范读。(2)教师带读,学生跟读,在朗读中体会古文内在的停顿规律。

(3)指名读,直观感受古文的节奏与意蕴。3.理解意思。

了解生字字义,指导写字。

①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不仅诵读的感觉上有不同,字词在不同课文中特定的意思也不同。先来说说7个生字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可以看注释,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猜一猜。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关注字的本义,还要揣摩其语境义。如“跌”的本义是失足摔倒。可以先让学生结合注释及插图,生疏“瓮”;然后想象“一儿”为什么会“足跌没水中”。

②想一想:哪些生字简洁写错?从中选出一两个写一写。

教师指导的关注点:一是“登”字的笔顺,二是“众”字中三个“人”在书写时“捺”的变化。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文的意思。

①默读课文下面的“注释”,然后想一想:“注释”有什么用?

②结合注释及了解到的生字的意思,默读全文,想一想古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展全班沟通汇报。如一人读古文,一人说其中重点字的意思,一人用自己的话讲解全句的意思,一人评价或补充。全组以“句”为单位,一句一句地沟通汇报。

④再次默读全文,思考这篇小古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指名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4.画面想象。

默读古文,边读边想象故事所呈现的画面。

指名读,然后全班沟通“我”的眼前消灭了怎样的画面。四、场景重现

1.小组合作表演,再现故事场景。表演分工建议:

一人当旁白,一人演登瓮落水者,一人当司马光。两到三人演“众皆弃去”中的“众”。

同学们先选好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然后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怎样依据“剧本”(文本)的描述,准确而生动地演出(或读出)情境中现场人物的所做所想?

在默读思考的根底上,教师请一组同学到讲台前即兴合作表演司马光砸缸的故事。2.随机采访,聚焦人物品质。

教师在学生表演后随机采访:

采访观看表演的同学:你们觉得“落水者”和司马光演得都对不对?依据是什么?(应依据文本中的“动词”描写,评论“演员”演得是否准确,从中感受到这篇小古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可以随机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动词,如“登——跌——没“”持——击——破”)

采访“众皆弃去”的“众”:当时你们为什么都跑了呀?(预设:慌张可怕,没有方法,想找大人帮助等)

采访司马光:当你的同伴落水后,我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跑了,可为什么你选择了留下来?你为什么用“砸缸”的方法,莫非就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救人了吗?(可随机让“观众”参与争论)

说一说你眼中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3.链接相关资料,深化人物形象。(此资料印证了司马光遇事不慌、冷静应对、灵巧果敢的特点)

出示补充资料一:司马光山中斩杀蟒蛇

司马光12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司马池到外地上任,途径陕西,路过秦岭。在经过一个栈道的时候,遇见一条巨蟒,父亲和仆人都格外可怕,不敢上前。这时司马光临危不惧,手持利剑上前,一剑扎进巨蟒的尾巴,巨蟒疼得浑身一震,翻滚到了栈道下深不行测的谷底。

五、体会语言

角色体验讲故事,进

文档评论(0)

老狐狸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