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主题研究评述.pdf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游记主题研究评述

Company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西游记》主题研究评述

内容提要关于《西游记》的主题,学术界历来有很多说法,虽不乏真知灼见,

但没有一种学说能够完全让人满意。笔者以为,《西游记》的主题是成长救

赎。小说从分析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都因曾犯了错进而借求佛取经来实现

救赎入手,形象地再现了个体生命成长历程中的种种困苦磨难,及其不断增强

的悟性和意志,揭露当时上层社会的姑息奴仆造成了民不聊生。

关键词《西游记》主题成长救赎揭露社会

一、《西游记》主题简述

《西游记》内涵丰富,为后人提供了多种阐释的可能性。明清时期,多强

调从宗教或哲理层面上解读,努力挖掘其寓意成分;二十世纪初,多以西方小

说标准来评判,呈现出与传统决裂的态势,并开始注重揭示其书所蕴含的社会

积极意义;建国后至七十年代末,受单一意识形态的影响,强调小说的社会批

判性;七十年代末至今,研究日益多元化,社会、宗教、哲理等各个层面的蕴

义均被开掘,众说纷纭,异彩迭呈。那么,《西游记》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概

括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宗教主题说”、“哲理主题说”、“游戏主题

说”、“政治主题说”等。

(一)宗教主题说

《西游记》的大部分内容写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及坐骑白马西天取经的故

事,所以历来的研究者多有从宗教角度去理解的。从佛教的角度去理解的大有

人在,因为西天取经取的是佛经,又是从大唐三藏取经的历史事件演化出来

的,作

品中有较多谈佛论禅的段落,且把佛界放在天堂神圣等级结构的最高位置上。

因此,在初读《西游记》时很可能倾向于从佛教的角度去认识。清代尤侗为

《西游真诠》写的序中,就认为《西游记》的主旨是宣扬佛理,甚至说它是

“《华严》之外篇”,“传《华严》之心法”。当代研究者也有持此说的,如

王齐洲认为“立意和情节都体现了佛家经典《心经》的思想”。

但《西游记》里面涉及的道教思想也很多,因此又不乏从道教着眼去研究

的。如和尚悟一子陈士斌评点的《西游真诠》和刘一明的《西游原旨》,就认

为《西游记》敷演的是“金丹大道”。当代学者中力主此说,并进一步生发的

有李安纲,他认为:“《西游记》作者是精通佛道儒三教、易经八卦、阴阳五

行、中医经络、金丹大道的知识分子。代表传统文化顶峰的应是全真道的经典

之作《性命双修万神圭旨》,而《西游记》正是对这部集传统文化之大成者的

形象化演绎。”据这位研究者自己说,为了研究《西游记》,他不仅翻阅了有

关资料,而且亲自修炼丹法禅定,终于得出了《西游记》主题是演绎道家修行

的。

《西游记》又涉及儒家文化,儒家在明代仍是正统,所以也有从儒教角度

来看《西游记》的。如清人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指出:“此书由来已久,

读者茫然不知其旨。虽有数家批评,或以为讲禅,或以为谈道,更有以为金丹

采炼,多捕风捉影,究非《西游》之正旨”,“予今批《西游记》一百回,亦

一言以蔽之日:只是教人诚心为学,不要退悔”,“今《西游记》,是把《大

学》诚意正心,克己明德之要,竭力备细,写了一尽,明显易见,确然可见,

不过借取经一事,以寓其意耳,亦何有于仙佛之事哉?”当代也有学者提出:

“表现了儒家人世的情怀”。

但《西游记》颇有三教合一的思想,而以上三说都仅取某一宗教的视角,

难免以偏概全,所以又出现了三教合一的主题说,以求兼容并蓄。笔者认为说

《西游记》是宗教题材犹可,如陈寅恪指出《西游记》故事取自佛书,但宗教

题材不等于宗教主题。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都是宗教题材(如达·芬

奇的《最后的晚餐》),但表达的却不是宗教主题,而是人文主义的主题。

(二)哲理主题说

旧序对《西游记》的主题有所阐释,谓其暗寓五行生克之理,书中人物皆

有寓意,“其叙以为孙,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

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

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

以心生,亦以心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

可称”,它开“心猿意马”说之先河,把《西游记》中与妖魔的种种斗争都视

为心魔之争,揭示其中所蕴藏的一些哲理,后之论者多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

幔亭过客在《(西游记)题辞》中即云:“魔非他,即我也。我化为佛,未佛皆

魔。魔与佛力齐而位逼,丝发之微

文档评论(0)

177****7360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宁夏三科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500MABW4P8P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