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形态下的整本书阅读指导.doc

“碎片化”阅读形态下的整本书阅读指导.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碎片化”阅读形态下的整本书阅读指导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依赖数字化阅读的方式:图文并茂的短文、言简意赅的段子、声情并茂的短视频……这些“碎片化”阅读,给人们带来视觉的盛宴、身心的愉悦,也给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何调和学生“碎片化”的“短”阅读与整本书的“长”阅读之间的关系,成了教师不得不面临的新问题。

一、数字阅读形态下的“碎片化”特征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数字化阅读,载体主要是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人们通过网页浏览、公众号分享,快速且便捷地接收诸多的信息。毫无疑问,这些声像画俱备的阅读材料,远比白纸黑字的纸质书本赏心悦目得多。而且,基于网络的数字化阅读,其及时反馈、互动的功能,也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这种“短、平、快”的“碎片化”阅读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此外,大数据平台的强大检索功能,也让人们的阅读成本和查找时间节省了很多。有了网络,人们不再需要奔走于图书馆、书店,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地搜索到自己需要的内容。“碎片化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终端产品进行快速阅读,犹如随身带着一座“移动图书馆”,随时可以查阅相关信息。

数字化的“碎片化”阅读,正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和思维方式,并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二、契合学生具体实际的阅读方式探寻

毫无疑问,整本书阅读与学生“碎片化”阅读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矛盾。要想消除两者之间的矛盾,教师就要各取其长,推动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发展。

1.让“碎片”成为“系统”的填充

大数据下的“碎片化”阅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这样的阅读方式。尽管我们已经认识到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可能是属于“博眼球”的而不能真正填饱肚子的营养品,还有可能造成“所见即所说”的浅思维问题,但它便于阅读、令人愉悦的魅力,还是让人难以抗拒。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多媒介阅读的推介,实际上都是在关注和引导学生正确、广泛地进行阅读。可以说,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课外阅读,读整本的书并不是全部,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才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

充分发挥“碎片化”阅读强大的检索功能,让“碎片”成为“系统”的有机补充,这样的阅读互补,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效益走向最大化。例如,在阅读长篇小说《西游记》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上网搜索、观看根据《西游记》拍摄的影视剧,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上传网络求解,参考别人的阅读见解,进而将整本书读厚,读深刻。

2.借“系统”梳理“碎片”的序列

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这一“信息意识”素养的培养目标。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大系统”,将学生零散的“阅读碎片”加以梳理,形成一定的阅读序列,也就是将这些“非连续性文本”进行了有效串联,从而让学生轻松地完成整体性的构建。

如在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先搜集“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内容鉴赏”“作品影响”等资源,辅助自己的文本阅读。这样的举措与时俱进,以流行的“碎片化阅读”改进传统的阅读方式,定然能让学生兴趣满满地行走在整本书阅读的路上,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让“碎片”拓展“系统”的外延

受个人阅历、经验、思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面对一部整本的书,学生产生的感受、体悟、思考,在程度上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碎片阅读”任务,助力学生拓宽视野,打开思维的空间,多角度、有创意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课内和课外的有机整合,让学生的多种阅读形式互相补充,构建更为庞大有序的阅读体系。如在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网上检索自己阅读的篇章,看看不同版本的翻译之间的差异,或者去读读作者的其他作品,看看其他作家的科普作品。这样一来,学生在“碎片化”的阅读补充中,不断拓展阅读系统的外延。

将时间的碎片和信息的碎片加以梳理、整合,形成“大系统”下的有序融合,从而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的“整本书+碎片化”阅读新样式,这是我们现阶段值得探究的新课题。

三、构建整本书阅读的激励性评价体系

温儒敏先生指出:重视课外阅读,不光要有量的要求,还要有相应的评价来推动。对于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效果考量,新课标强调的是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层面的促进作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则凸显它的“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些价值。

无论从什么视角出发,我们发现,科学的评价始终应该是指向“人的需要和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