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名词解释.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世纪西方文论》名词解释

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罗夫斯基认为,对于文学来说,“陌生

化”是最基本的艺术手法,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段,赋予人们习以为常

的事物以新的感知,破除习惯性思维的制约,增强艺术感受的新奇性。

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中最具影响的概念。

文学性:雅各布逊认为,所谓“文学性”就是使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

文学作品的东西。他认为文学性不存在于某一部文学作品中,它是一

种同类文学作品普通运用是构造原则和变现手段,如结构、韵律、节

奏、修饰等。因此,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文学作品的外在特征,而是

“文学性”。

语义分析:是英国文学批评家瑞恰兹提出的文学批评方法,是指在具体

的文学批评过程中,从文学语言入手,强调以分析语言在读者心理上产

生的效果为主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分析认为一部作品统一、连贯,

符合逻辑,就具有艺术上的真实性。语义分析其中包含两个理论要素,

即语言分析和心理上的分析。

语境:新批评学派理论奠基人瑞恰兹的语境理论,他把意义产生的条件

和环境称为“语境”,其语境理论一是强调词语意义在作品中不是固定

的,而是变动的,意义的确定游词语具体的语言环境决定,二是认为词

语意义的确定既受过去所发生事件的影响,又受具体使用时的环境的

制约。

非个性化:是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提出的文论观点,艾略特

主张的核心理论是反对浪漫主义文学观念的抒情原则,倡导一种消除

个性、力求科学的文学批评观念,强调文学研究应该回到“诗”本身,

“文学传统”才是文学批评的标准和价值所在。

客观对应物:是艾略特在《哈姆雷特》一文中提出的文论观念,他认为

《哈姆雷特》是一部在艺术上失败了的作品,失败原因是在于情感与

外界事物没有准确对应。艾略特说用艺术形式表现情感的唯一方法

是寻找“客观对应物”,也就是用一系列实物、场景,一连串事件来表现

某种特定的情感。他强

调诗人应将自己的情感客观化,使内在情感变成外部世界展现在读者

面前,而不是让诗歌成为诗

人感情的简单宣泄。

集体无意识: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发展了个人无意

识理论,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他认为,在个体无意识背后,还有

更深层的存在,就是集体无意识。它是集体的、普遍的、非个人的,

由各种遗传力量形成的心理倾向或种族记忆。荣格认为它是文学艺

术活动的根源,艺术家也受集

体无意识的支配,文学艺术就是集体无意识的表现。

原型:原型是理解荣格集体无意识的一个关键概念。原型就是原始意

向,是一种通过遗传形成的心理模式。原型不是人生经历过的事情在

大脑中留下的记忆表象,而且深深地埋藏在心灵之中,因此,当它们不

能在意识中表现时,就会在梦、幻想、和神经症中以象征的形式表现

出来。荣格指出四种最基本的原型分别是:人格面具、阿尼玛或阿尼

姆斯、阴影和自性。

镜像阶段:法国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提出了着名的镜像阶段理

论,主要阐释的是主体心理状况。拉康提出,婴儿在出生的6个月之前

只能被动接受外界信息,对外界的印象是零散的、混沌的,脑中没有

整体性和同一性,这个阶段是前镜像阶段。6-18个月的时候会区别镜

子中的镜像和自己的身体,

这是一种自我认证、自我确立的标记。拉康称这个阶段为镜像阶段。

零度写作:来源于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195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

《写作的零度》,通俗的说就是那种中性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写

作,他把这种写作看作是对资产阶级写作形式的有力反拨,其中隐含

的思想对结构主义的理论发展有重要的启发,但他的“零度写作”理论

拒绝表现意义,特别是剔除

了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实际上把文学推向了一种科学化的追求

当中,因此存在一定的不足。

现象学还原:胡塞尔在其著作中先后提出“现象学还原”的方法。现象

学还原首先是一种现象学的“不看”反,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拒斥形而

上学的思辨,不使用未经检验的哲学认识。其次它又是一种现

象学的“看”主,张在直观中把握事实本身。现象学还原一方面意味着

对非本质性理念的排斥,

另一方面则表明向本质性理念的回归,从而使哲学研究能真正“回到

事物本质”。现象学还原可

分为三个层次:悬置、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彻底消除了主客体二元对

立结构,将客体还原为纯

粹的先验意识的构造,结果只剩下“纯粹的先验意识”。

此在:“此在”是海德格尔提出的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论概念。他认为,哲

学应当研究的是存在,而不是存在者。

领悟着人的存在即“此在”,此在最基本的状态就是在世,在世就是人处

在“被抛弃的状态”,人生在世的基本状态是“烦”“畏”“死”,个体体会到

了自己真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