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期末重点总结.pdfVIP

城市经济学期末重点总结.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如何由自给自足—人口均匀分布模型推导出市场型城市和工业型城市的产生?

模型假设如下:①某一地理区域内只有家庭一种经济主体,身兼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角色,

自给自足,主要生产和消费两种产品:小麦和毛料。②家庭生产小麦和猫了得要素投入包括劳动

和土地,所有家庭面临相同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③家庭在生产小麦和毛料的过程中,不会

出现产量越大,生产效率越高的情况,即不存在生产中的规模经济。④所有家庭在区域内的通行

方式和速度都相同。四个假设简单概括为:自给自足+相同的生产率+不存在生产的规模经济+相

同的通行时间。

自己自足模型的价值:①模型提出了导致人口在某一地理范围内均匀分布的假设,为其后放

松这些假设,解释城市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②模型的分析重点是生产率和生产的规模经济③

模型着眼于贸易交换和工厂伤残来探究城市陈恒。

自给自足模型的不足:①模型没有考虑社会资本的影响②模型没有考虑土地的有限性。

2.放松模型假设

(1)放松“相同的生产率”假设——市场型城市的产生:家庭面临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

率有所差异,首先,基于绝对优势原理考察生产率差异。无论在绝对优势还是比较优势,都将会

导致北部家庭与南部家庭实行分工,相互间交换产品,发生贸易,并从中获益。由此可以得出两

个结论:①只有考虑了运输成本之后的贸易净收益为正数时,放松“相同的生产率”假设,才会导

致区域内贸易的发生。第二,在运输方式既定的前提下,运输成本的大小取决于交易地点的位置,

能够使运输成本尽可能低的地点将受到贸易者的青睐。

市场型城市的产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①从生产者的角度讲,生产率差异足够大,足以补偿运

输成本,带来贸易净收益,从而产生贸易②从商人的角度讲,贸易公司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大量

采购、运输、销售的成本较低,专门从事贸易活动有利可图③从农业的角度讲,农业生产力足够

高,农业剩余足以养活城市中的贸易者。

(2)放松“不存在生产的规模经济”假设——工业型城市的产生:生产的规模经济是指由于

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或者由于实行了专业化分工,从而大大增加了产量,使之超过投入的增

加量,当要素价格不变时,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毛料生产具有存在规模经济

的可能性原因在于:如果实行劳动分工,每人只从事毛料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工序,劳动的专业化

将会提高毛料产量。实际经济中,先进生产技术的采用、劳动分工的实行、机器设备的有效利用、

大批量采购原材料等,都能够形成生产的规模经济。当存在生产的规模经济时,意味着随着产量

的增加,平均成本下降。人口围绕工厂集聚,工厂的选址点逐渐演变为工业型城市。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城市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进程?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①新中国成立—1957

年为第一阶段,这段时间我国的城市化平稳发展,平均每年提高0.6个百分点。第一阶段我国城

市化水平的平稳发展,归因于三年国民经济恢复以及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正确的经济发展路线和

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为了配合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以及通过建立新的工业基地改变

工业生产布局不合理状况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这一阶段重点进行了城市规划建设,体现了

城市数量和布局上的变化,一方面城市数量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城市的空间布局有所调整。②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二个阶段,城市化率经历了三起两落的变化过程,三次上升分别是1958年

-1960、1963-1964以及1972-1978,两次回落分别是1960-1963和1964-1972。在1958-1960

年期间,我国的城市化率由16.2%上升到19.7%,当年提出的口号“用城市建设的大跃进来适应

工业建设”。1960-1963年期间,城市化率连续下降,由于大跃进错误的路线和经济困难带来的

影响。1963-1964,城市化率短暂回升,且幅度较大,由于中央决定基本结束精简城镇职工的工

作。1964-1972年,我国城市化率稳步小幅下降。1972-1978年,依旧处于基本停滞状态。③

第三阶段是从1979年至今,城市化率呈不断上升的单一变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

制改革经历了重大的调整,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1995年以来我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原因主要有,来自工业化的力量、来自产

业结构高度化的力量、来自投资的力量、政策因素。

4.规模经济:是指产品产量增加快于投入增加,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下降的情形。。形成原因

主要来自技术方面。

5.机

文档评论(0)

132****66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