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离体无性繁殖和脱病毒技术课件.ppt

植物离体无性繁殖和脱病毒技术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要点概述;无病毒苗;病毒对寄主植物可造成毁灭性危害,导致大幅度减产,甚至全株死亡。

潜隐性病毒侵染植物造成症状不明显的慢性危害,不易被发现,尤其危险。

国内外解决作物病虫害的有效途径是培育无病毒苗,实施农作物无病毒化栽培。

;一.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传播及危害;2)在旺盛分裂的分生细胞中,代谢活性高,竞争抑制了病毒的复制;

3)在植物体内,可能存在着病毒钝化系统,它在分生组织中比其他任何区域具有更高的活性。

4)在茎尖存在高水平内源生长素,也可能抑制病毒的增殖。

;(二)植物脱病毒方法;1.热处理脱毒法

热处理脱毒原理:

病毒DNA分子进入细胞后随植物细胞DNA一起复制。

热处理并不能杀死病毒,只能钝化病毒活性,使病毒在植物体内增殖减缓或增殖停止,失去传染能力。

作为一种物理效应可以加速植物细胞的分裂,使植物细胞在与病毒繁殖的竞争中取胜。

;热处理的方法:

(1)温汤浸渍处理

(2)热空气处理脱毒法

试验母株在高温生长室中生长一段时间,其顶端分生组织比次生分生组织生长迅速,后切取其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养。

生长室温度35-40℃

光照3000—10000lx;热处理的优缺点

优点:方法简单,效果明显。

缺点:

1)具有局限性,不能去除所有病毒。只对圆形病毒(苹果花叶病毒),或对线状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有效;而对杆状病毒(千日红病毒)无效。

2)热处理后只有小部分植株能够存活。极易使植物材料受热枯死,造成损失

3)延长热处理时间,病毒钝化效果好,同时也可能会钝化植物组织中的抗性因子而降低处理效果。;生物学方法

包括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微型嫁接、愈伤组织诱导、珠心组织培养。;1、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1)原理及依据

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茎尖处含量最少

病毒DNA分子与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竞争

2)操作程序

外植体经表面消毒灭菌后,在解剖镜下,经无菌操作切取小茎尖,接种到备用培养基上,放入培养室内进行培养,并及时观察和记录培养结果。

;茎尖培养;优缺点:;;;3、愈??组织培养脱毒法

(1)原理及依据

a、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

b、病毒复制的能力衰退或丢失

c、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产生抗性变异;;4、珠心组织

病毒是通过维管组织传播,而珠心组织和维管束系统无直接联系,故可以通过珠心组织离体培养获得无病毒植株。

目前已用该方法去除了柑橘银屑病、叶脉突出病、柑橘裂皮病、速衰病等病毒。

;三、植物病毒的检测及无病毒苗的保存和繁殖

;

植物病毒的检测方法

1、视觉观察法(直接检测法)

看植株的茎叶是否有该病毒所有可见症状。;2、指示植物检测法

(指示植物indicatingPlant)

由于采用汁液接种法比较困难,所以通常采用嫁接接种的方法,利用嫁接法接种,把待测的植物接种在敏感植物上,然后视其有无病斑,来判断是否脱除了病毒。

;指示植物indicatingPlant法;3、抗血清鉴定法

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反应的特性,用已知病毒的抗血清来鉴定未知病毒的种类,常用的有沉淀反应法、琼脂扩散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其中酶联免役吸附反应(ELISA)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很常用

抗血清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植物病毒的抗原与抗体的专化结合,形成可见反应而加以判断。由于植物病毒抗血清具有高度的专化性,受体植物无论显、隐症,无论是何种传播介质,均可通过抗血清反应法准确判断病毒的存在与否,进行病毒的快速诊断。;4、电子显微镜鉴定法;5、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无病毒苗的保存和繁殖;1、隔离保存

通过无毒原种要在隔离区或隔虫网室内种植保存。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主要是昆虫如蚜虫、叶蝉

2、离体保存

脱毒苗经鉴定后,选择无病原种株系,回接于试管内,可长期保存,是最理想的保存方法。

;(二)无病毒原种的繁殖

可在无毒源和其他病虫害的大田中进行,场地土壤要进行消毒,防治蚜虫、线虫和其他传毒媒介,并建立一套严格的原种繁育制度和栽培管理制度,防止病毒的再次感染。;(三)无毒原种的应用

获得无毒原种后,一方面要积极进行无毒苗的推广,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无病毒种的繁育。

无毒苗的推广应在发展良种的新区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老病区使用时应实行统一的防治措施,一次性全区换种,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用于自然繁殖极易感染病毒的植物,如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