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一)课标要求

通过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课标分析:学习层次属于较高的“认识”层面。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本课共3目,分别是选官制度、中枢机构、赋税制度。选官制度共三段。官吏是统治的基础,因此,教科书先讲如何选官,再讲国家政权的官僚机构是如何组织的,最后讲述国家经济方面的管理手段,即赋税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本课中的选官和中枢机构相关内容在初中教材有较详细介绍,赋税制度则基本没有涉及,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三项制度是并列关系,因此需理清其内在联系,巧用情境、材料等引导学生理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学过与本课相关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本课的学习比较有利,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对于隋唐时期制度变化的深层次原因还不能充分认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唐代繁荣的初步印象的原因探讨,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四)教学目标

目标1:认识科举制的创新与影响;了解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目标2:认识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与影响;了解古代中枢机构的变化趋势。

目标3:认识两税法的新变化与影响;了解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科举制与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与影响。

难点:两税法的内容与影响。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唐代美食——“素蒸音声部”。对于这道菜,同学们有什么感想?的确,仅是这道看菜已让我们叹为观止,整场烧尾宴更是精彩绝伦。今天我们就通过这场盛宴,走进《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设计意图:引用视频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从“饮食”进入“制度”确定学习的主旨内容,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雁塔题名时——选官制度的蜕变

史料一:

“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馔音乐以殿欢,鱼跃龙门化龙时,必须雷电为烧其尾乃化。谓之‘烧尾’。”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问题1:烧尾宴的举办与什么制度有关?

学生回答:科举制。

史料二: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zhí)言》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实为天下福祉。”

——唐?沈既济

问题2:这些饱读诗书的青年才俊参加的选官考试有何创新之处呢?

学生回答:选拔标准:注重才学、收归中央、给、范围扩大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将烧尾宴与科举制联系,将饮食与制度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对科举制度的探知欲。

问题3:梳理先秦至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结合选官标准可以归纳出古代选官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呢?

学生回答:注重才学、趋向公平。

史料三:

科举制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预国家的政治,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巩固。

科举制推动了造纸、图书、交通、旅店、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成为当时经济形态及其运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科举制将以儒学为主的主流文化持续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促进了边疆地区的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增强了文化认同。

问题4:科举制如何推动社会的进步?

学生回答:1.政治:选拔人才、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习俗的变化。

3.文化:促进儒学文化的普及,增强文化认同。

展示唐诗: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恩无涯。

春风得以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选官制度的变化,塑造历史情境,加强学生对科举制的了解;将古诗词作为史料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探究古诗词背后的制度背景,有利于史诗互证方法的理解。

2.君臣夜未央——中枢机构的嬗变

史料一:

“公卿大臣初拜官者,例许献食,名曰‘烧尾’。取其‘神龙烧尾,直上青云’之欹意。景龙三年(709年),韦巨源官拜尚书令左仆射(注:尚书省最高长官),仅依例向中宗进献烧尾宴。”

——《旧唐书·苏环传》

问题1:韦巨源有哪些同僚也可能参加本次宴会

文档评论(0)

139****516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