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docx

构建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建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来构建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文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为例,来探讨如何构建探究式学习模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够用综合方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定理。

3.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思想过程,了解证明的意义。

4.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会证明的过程,培养证明的应用意识。

5.学会从操作中得出结论,再通过证明,论证得出的结论。

6.形成运用数学思维思考实际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并能运用性质定理去解决相关的问题。

难点:在证明的过程中发现数学证明的要求及步骤,体会证明的思想。

三、学法建议

学生应重点注意在证明思路和方法上的突破,弄清辅助线的添加及构造;懂得通过图形的对折、角度的测量、图形的拼摆等方法探索图形性质并进行证明的思路的重要性。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结论的证明方法和途径都不是唯一的;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也是多样的。因此,学生要注意探索证明的不同方法,提倡证明方法的多样性;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多和同学交流。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探索、发现证明的思路,在交流中产生不同的证明方法。学生应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联系生活中的实物,如身边的建筑物、自然界中的图形等学习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在七年级下学期三角形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有关三角形全等的几条公理、定理,同学们还记得吗?

生1:SSS、SAS、ASA、AAS,还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证明的要求及步骤,以更好的状态和充足的准备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二)应用公理,探求新知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SSS、SAS、ASA是公理,不需要证明,是证明其他定理的基本依据,而AAS不是公理,需要证明,同学们能运用公理证明AAS吗?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请一位同学展示证明过程。

教学分享:

小组合作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共同探索并学习新知识。

如图1,已知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个角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证明过程:

已知:∠A=∠D,∠B=∠E,BC=EF

求证:△ABC≌△DEF

证明:∵∠A+∠B+∠C=180°

∠D+∠E+∠F=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C=180°-(∠A+∠B),∠F=180°-(∠D+∠E)

又∵∠A=∠D,∠B=∠E(已知)

∴∠C=∠F

又∵BC=EF(已知)

∴△ABC≌△DEF(ASA)

(设计意图:设置具体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应用已有知识进行证明,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训练了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通过让学生交流讨论并动手证明,以此来熟悉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步骤,为后面的推理证明做准备。)

(三)问题引领,归纳新知

师:等腰三角形除了有两条边相等外,它还有哪些性质呢?

生2:将等腰三角形沿着顶角左右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说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生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目测是相等的,所以我用量角器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这两个角确实相等。

师:同学们通过对折、用量角器测量等方法得出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但结论仅仅靠验证还不够。

教学分享: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引导他们进行学习和思考。所以,当学生使用对折和量角的方法得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结论仅靠验证还不够,需要进一步进行逻辑证明。

已知:如图2,在三角形ABC中,AB=AC

求证:∠B=∠C。

生4:我们前面所学的公理和定理中,SSS、SAS、ASA、AAS,都是在两个三角形中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边及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及其中一角对应的边相等。而在图2中,只有一个三角形ABC,无法使用上面的公理或定理,结合我们刚才动手操作时将三角形沿顶角对折从而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我们可以在进行推理证明时,取线段BC的中点D,然后连接AD,这样就可以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ABD和ACD,从而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以下是具体证明步骤:

证明:取BC的中点D,连接AD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