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红胶泥工艺造型》探索.docxVIP

农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红胶泥工艺造型》探索.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红胶泥工艺造型》探索

内容摘要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它还指出“尽可能地运用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来进行美术教学”。我们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民族文化传统,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以体现地方民俗特色,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被其他形式所同化。

一、课程开发的动机与条件二、课程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三、红泥工艺课程的内容

四、《百变红泥》校本课程的编辑五、《百变红泥》校本课程的实施六、开发实践的成效及反思

通过试验可以证明: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校本资源的开发,是在农村中小学最贴近生活实际的做法。因为只有在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下,课程改革的设想才能变成实际的教育效果,教育才能与时代接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教学“活”起来。又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能够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百变红泥》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新课标》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对美术教育课题的开发研究成为目前国际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它还指出“尽可能地运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来进行美术教学”。受其启发,我们确定了以“开发美术课程资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标的课程开发的方向。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美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全国统编教材内容涵括美术概念的各个方面,我们也应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发补充了美术乡土教材。我们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以体现地方民俗特色,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被其他形式所同化。我校开发了美术校本教材《百变红泥》并成为《静海县美术乡土教材》的内容之一。补充乡土美术文化教育,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更新美术教学观念,使美术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我们实验的重点。

一、课程开发的动机与条件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农村的孩子对地里的农作物、泥土都非常熟悉。尤其到了夏秋时节玩泥巴是他们非常喜爱的游戏,三个一群,五个一组摔起泥儿来可高兴了。

我们地处南运河边,宽阔的河滩,每当下完雨,现成的红泥到处都是,这些农村孩子

们伴着泥巴的嬉戏不断地成长着。

记得在七、八十年代,村里经常会有“拾材禾换泥模喽”的高声吆喝。只要一听到这种吆喝,孩子们便不约而同的围凑到“娃娃摊儿”前,争着、问着、看着……。那时孩子在课余的主要任务就是玩,快乐给童年的梦想插上了翅膀。那时的孩子所玩的游戏及玩法很多,尤其喜爱玩泥巴,“扣泥模”便是其中之一,几乎每个农村的孩子都见过、玩过甚至收藏过。但是,现在受新材料和新型玩具的影响,这种传统泥玩具很少有人再做、再玩儿了,由于课业负担太重等原因,在学生中也就更少有人会用红泥扣模玩了。

泥模,俗称“娃娃模”,是由红胶泥为原料用陶模反扣而成,上面印有凹凸不一的图案,经阴干而成的泥质玩物。陶模则由胶泥制做,经低温烧制而成,是用来扣泥的磕模,图案采用阴刻(即是将对象凸出的部分剔掉,在模具中呈凹陷状),这样,磕出的泥模便具有浮雕效果的立体造型。泥模大多是圆形的,便于从陶模上褪出,图案也多为人物造型,还有动物与花草,吉祥图案等。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山东和河北等地的民间泥模得到发展,后发展到天津农村地区。

从生活做起,从家乡做起,关注和挽救家乡的文化资源,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是我们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宗旨。也是我们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向。有一次,我看到几位学生拿着泥团在校园里嬉戏,我顺手找他们要来了一块,拿出事先收藏的陶模扣了一个,学生们看到我手里的泥团变成了精致的泥模,兴奋得围了过来。我顺势鼓励他们自己探究学习扣泥模的方法。一会儿有的同学就学会了。我与学生又继续探

讨起陶模的制作工艺,没想到第二天学生竟然拿着一个仿制的陶模来找我,虽然烧制

还欠火候,可这种并不简单的工艺制作,学生学习效率之高令我惊讶。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我们确定了开发“红泥工艺造型”——《百变红泥》校本美术课程资源。实现

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扬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新和拓宽课程内容与功能,建立生动、灵活、高效和多元化课程模式。二、课程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本着:边开发、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的工作思路展开的。

文档评论(0)

办公吧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人人为我为人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