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古诗词三步教学法品悟诗情画意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其精练的词汇应用和
丰富深远的意境无不体现出中国语言文化的精髓。由于古诗词本
身的简练性和意境丰富等特征,语文新课标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
积累、感悟和运用的几项基本要求,并希望借此来培养学生对于
诗人思想感情的深入领悟,领略古诗文表达意蕴的手法,提升学
生的文学素养。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年
龄特征,也希望藉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主观理解力,提升教学
质量。在此将本人古诗词的教学模式归结为:入诗境、品诗味、
悟诗情三个方面,下面就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应用和有效性进行
分析。
一.入诗境
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
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
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解其言”。
赏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词人──李清照所作《声声慢》,
多数同学赏其词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
“愁”仅是一个闺中少妇独处之闲愁,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
索。这应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此乃因不详李清照其人生际遇、情
感变化之故所致。李清照生于1084年,年轻时与赵明诚结为伉
俪,情趣相投,感情甚笃,共立下“穷避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
字”之志,搜集整理了大量的金石书画。但1127年北宋灭亡,
女词人与赵明诚避乱于江南。不久,祸从天降,赵明诚因病而故,
词人孤独一人,生活悲苦,再加之自己与丈夫所好之金石书画等
又散佚殆尽,她愁肠百结。后来她因战乱只身辗转流徙于杭州、
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十分凄苦,《声声慢》正作于此期间。学
生了解这些后,定不会再将词中之“愁”仅仅理解为一般之
“愁”,这愁绪千丝万缕,有国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
也应是兼有绵绵恨意于其中,词中最后不是说“怎一个愁字了
得”吗?
故于研赏古诗词之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
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一诗或
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了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
会现象等等的认识和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
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大开方便之门。
二.品诗味
教师可示范以其法赏诗:如宋祁的《玉楼春.春景》中一句
“红杏枝头春意闹”,其中一“闹”字使得境界全出,此字不禁
让人浮想联翩:春日里,万紫千红,青山朗润、幽泉清冽、春泥
润泽、红杏满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枝头上春意盎然,展
现一派春日勃勃生机的景象。这“闹”可能是杏花争春之喧闹,
可能是散着芬芳的红杏同嫩枝绿叶、春风春雨的畅谈,亦有可能
是红杏枝头那勤劳的蜜蜂与翩翩起舞的彩蝶在采蜜争春,时有鸟
鸣其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令人万千遐思,百般回味,
一字竟能演绎出一幕生机盎然且色彩绮丽之景。思绪随之飘荡,
竟思起诗圣杜甫那绘春夜之细雨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
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幽静、轻柔境界了。
还有苏东坡那为惠崇僧人之画而题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
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之小诗,读
罢此处,一幅清新、淳朴之画展卷于前。言至此,可我思绪却一
发而不可收拾,上溯至《诗经》,下沿至当今文坛,万千以“春”
为话题之作全都奔流开来,老师就于此处戛然而止,希望大家能
在体会老师赏析示范后,能借此法或以更新的见解和想法去赏析
其它的诗词。
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被古人锻字炼句的功夫所深
深折服,这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组各抒己
见,高谈阔论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其他优秀诗词了。
三.悟诗情
诗言志,诗人借助诗词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其往往借助
一定的手法。肖涤非先生曾说:“《关睢》序一篇,不但当必读,
且当先读,因为如果不知赋、比、兴为何事,便将不知诗歌为何
物。”赋比兴为诗歌的写作技法及表现手法,由此可见熟其
“法”对读诗的重要性。做到除上述之三法外,更有其他许多法。
对于采用写作手法分析法赏诗时,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
异”,根据各诗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进行鉴赏。
诗歌中常常用一些修辞之法来将诗人的情感形象的外化出
来。常用的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等。鉴赏诗歌时,通过分
析其一些修辞的运用,更能领会诗人蓄积的情感。如:李白的《秋
浦歌》中曾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夸张手法来展
现了诗人的绵延无绝的愁思,甚为形象。又如:李白《行路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