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破坏性行为的对策研究 论文.docx

浅谈幼儿破坏性行为的对策研究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浅谈幼儿破坏性行为的对策研究

【摘要】《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行为的关键期。我们发现在幼儿中“破坏性”行为的发生非常频繁,我们依托幼儿的生活实践,通过教师和家长换位的思考,科学的引导,创设适宜的有准备的环境,力求在生活情境中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逐渐认识和理解“破坏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反感,从而减少“破坏行为”。

【关键词】幼儿换位思考破坏性行为

一、幼儿“破坏性”行为的表现

幼儿的“破坏性”行为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故意破坏,有的却是能力不及而无意犯错,教师要认识幼儿的“破坏性”行为,分而治之。有的幼儿喜欢玩玩具,因此会把所有的玩具都拿去玩而没有选择性的选一两件,不多时就把所有的玩具都从收纳处倒出来摊在地上了,就拿孩子最爱的娃娃家来说,是孩子们爱不释手的,但在玩的时候,锅、碗、小床等等能分解开来的物品孩子们绝不让其留下“全尸”,很多孩子十分喜爱的东西就再也回不来了;幼儿们喜欢看画面丰富,精彩生动的绘本,但不知道图书纸张易破,看书时或者吃零食喝饮料,或者翻书时动作太大,争抢图书而造成损坏;玩建构游戏时,刚刚搭建了一半的作品被幼儿一推又倒了;同伴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一把抢过来,抢不过也要争个面红耳赤,或者直接毁坏;教室布置的区域、墙面,哗啦一声就把隔离带给翻到了,墙贴也撕破了;吃饭时,手没端牢碗,一碗汤就倒地上了……这些都是幼儿破坏性的表现。

这些“破坏性”的行为不仅破坏了良好的幼儿园教学秩序,让教师一天到晚忙于应付各种突发状况,增加教师管理负担;同时“破坏性”行为也给幼儿自身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这对幼儿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不利的,容易受到同伴的排挤和孤立。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破坏性”行为,探明幼儿“破坏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策略来减少幼儿“破坏性”行为。

二、幼儿“破坏性”行为的原因分析

1.孩子负面情绪的宣泄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的时候,幼儿也不例外,而且幼儿的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较弱,一旦出现负面情绪就会直接宣泄出来。幼儿往往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宣泄情绪,因此只能以哭闹、淘气、甚至是攻击他人。如吃饭时间,教师让幼儿们坐在小桌子边吃饭了。晨晨不想吃饭,想吃零食,老师没有同意,晨晨就生气的把饭碗打翻到地上了。

2.孩子正常的探索行为

幼儿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可以说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探索活动,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这些探索行为会带来哪些影响对他们而言也是无法遇见的。因此,在探索活动中的破坏也是难免的。如圆圆的大篮球为什么会弹跳的那么高,它的里面是什么呢?有的幼儿就想看个究竟,于是就想办法把篮球剪破了打开看看。

3.孩子对失败的手足无措

还有的孩子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多次尝试,但因能力有限而没有成功后,这时候的幼儿是充满挫败感的。失去耐心的幼儿往往表现出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把不能完成的任务就干脆毁掉。如填色游戏中,让幼儿们将颜色填在规定的线条之内,但点点总是填不好,不是这里填太多把纸张弄破了,就是那里填到线条外了,烦躁的点点干脆开始了胡乱涂鸦,把整个画面画的一塌糊涂。

三、幼儿“破坏性”行为的有效引导策略

我们从幼儿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去分析和理解幼儿的行为,这样有助于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态度,来减少幼儿的“破坏性行为”,让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观察幼儿行为,了解幼儿的想法后妥善处理

观察幼儿,可以知道幼儿的活动过程、了解幼儿心里变化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教师接下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当教师和家长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积极的与幼儿进行沟通,不仅能了解幼儿在现阶段所需要的、感兴趣的、能操作的给幼儿及时的更换区域角,使幼儿能用正确合理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索,减少不必要的“破坏性”行为。

例如乐乐新买了一只电子手表,活动时也经常会摸摸看看手表的外部特征,到了第四天的午餐自由活动,乐乐开始对手表内部有兴趣了,看到他在摆弄手表背部,教师就观察他的下一步举动,只见他用自己的手镯撬手表,可是失败了。他又用手去撬,还是失败了,这时教师就进入了他的探索角色,询问他:“想打开手表吗?”“恩!我想看看手表里面到底有什么?”“但是,这可是得新手表啊,要不明天我们收集小朋友不用的手表,来尝试如何打开,看看手表里面到底有什么。”很快第二天,《手表拆拆看》就开设了,还有小朋友拿来了小工具,乐乐则是最投入的一个。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观察入微、处理妥当,减少了不必要的“破坏性”行为,而且还满足了孩子的探索心理,一举两得。

(二)转变传统思路,探寻最合理的处理方式

转变传统的教育思路,首先教师要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在生活和活动中,让每位幼儿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