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声律启蒙六麻其一 教案 小学国学课程.docxVIP

61 声律启蒙六麻其一 教案 小学国学课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声律启蒙》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

声律启蒙六麻(一)

教时

45分钟

主备人

丁老师

教学内容

松对柏,缕对麻,蚁阵对蜂衙。

赬鳞对白鹭,冻雀对昏鸦。

白堕酒,碧沉茶,品笛对吹笳。

秋凉梧堕叶,春暖杏开花。

雨长苔痕侵壁砌,月移梅影上窗纱。

飒飒秋风,度城头之筚篥;

迟迟晚照,动江上之琵琶。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能熟读成诵。

2.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形成规范的诵读常规,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3.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对子的妙处,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感受对子的妙处

了解相关历史典故

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音乐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声律启蒙六麻的第一小节。(PPT第1页)

首先我们还是来欣赏一下音乐,大家根老师一起跟着音频唱吧。(PPT第2页)

营造学习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二、新授感悟

1.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PPT第3.4页)

(1)师范读(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清老师读的字音,找找声律的感觉。

找出文中“a”韵的字,提示:押“a”的字就是韵脚,读音要拉长。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内容。(2分钟)

(3)全班接龙读。(2分钟)

(4)小组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读。打快板读、拍手读、自打节奏、唱读……

4、展示读。

5、习古人的读法。平长仄短,声断气连,字正腔圆。

2.图示解读?图文对照,理解字义

通过熟读原文,我们了解了六麻的第一段内容。事物有相对。我们现在来看看图示解读,进一步来了解一下这段内容吧

师:通过展示PPT的图文译文讲解重点的字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

松对柏,缕对麻,蚁阵对蜂衙。(PPT第6.7.8页)

译文:松树对柏树,丝线对麻绳,蚂蚁爬行排成的队列对蜜蜂护卫蜂王排成的队伍。

缕:丝线。麻:麻绳。

蚁阵:蚂蚁爬行排成的队列,犹如军阵。

蜂衙:指飞绕的蜂群或蜂巢。群蜂早晚聚集,簇捆蜂王,如旧时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

赬鳞对白鹭,冻雀对昏鸦。(PPT第9.10页)

译文:红鳞鱼对白鹭鸟,挨冻的麻雀对黄昏的乌鸦。

赬鳞:鱼的赤色鳞片,亦指鳞片赤色的鱼。赬,红色。

冻雀:寒天受冻的鸟雀,指处于穷途末路境地的帝王。

昏鸦:黄昏时受冷的乌鸦。

白堕酒,碧沉茶,品笛对吹笳。(PPT第11.12页)

译文:刘白堕酿的美酒,名叫碧沉的香茶,欣赏笛声对吹奏胡笳。

白堕酒:北魏河东人刘白堕善于酿酒,很多人不远千里买他的酒馈赠亲友,后世泛指美酒。

碧沉:泛指好茶。

笳: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秋凉梧堕叶,春暖杏开花。(PPT第13页)

译文:秋天一冷梧桐就开始落叶,春季刚暖和香树就早早开花。

雨长苔痕侵壁砌,月移梅影上窗纱。(PPT第14页)

译文:在雨水的浸涧下,在藓在墙壁和台阶里迅速生长;随着月亮的移动,梅树的影子映照到纱窗上面。

长:滋长,助长。砌,指台阶、门槛,或石砌的院墙。

移:指月亮将花的影子投映到窗上。“月移花影”,是古诗词常见意象。

飒飒秋风,度城头之筚篥;(PPT第15页)

迟迟晚照,动江上之琵琶。

译文:飒飒秋风中,有人在城头吹起筚篥:柔和的黄昏中,江面上传来弹琵琶的声音。

筚篥:即篇篥。来自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管乐器。多用于军中。

三、历史典故

讲解历史典故,激发兴趣

刘琨吹笳(PPT第17.18页)

茄子的“茄”字,是草字头,说明这是一种植物。

而“吹笳”的“笳”是竹字头,说明呀,它是用竹子或者是木头做的。

其实呢,茄又叫“胡笳”,是一种来自北方的乐器。接下来,咱们就来说一个吹奏胡笳击退敌人的故事吧。

晋朝有个将军,叫刘琨,他镇守的地方叫晋阳,在咱们现在的山西省太原市。晋阳周围有好多好多的敌人,经常向刘琨进攻,不过呀,都被刘琨给打败了。

有一次,敌人们又来了。不过这次的敌人很厉害,他们人强马壮,把晋阳城围了好几重呢。晋阳城里的军队缺衣少吃,眼看着就要抵抗不住了。

这天晚上,刘琨视察了一圈,看到士兵们都很虚弱,心里非常担忧。他走上城楼,不由得仰天长啸。声音从城楼上传出去,久久地回荡在月光之下,就连围困晋阳的敌人们听到了,都被这声音里的情感打动了,不由得也跟着伤心叹气起来。

到了半夜,刘琨再一次登上了城楼,拿出一支胡茄,开始吹奏。敌人们也是从北方来的,千里迢迢跑来打仗,这时候听到故乡的音乐,开始想家了。有的人甚至忍不住哭了起来。敌军阵营里乱成了一团。

等到天亮,刘琨又一次吹起了胡笳。这下敌人再也扛不住了,刚开始是一个两个放下武器回头往故乡的方向跑,后来是三个五个,再来就是五十个一百个。逃跑的人越来越多,没过多久都跑光了。晋阳的包围,就这么被解除了。

闻鸡起舞(PPT第19页)

好险呐。刘琨可真聪明,吹奏一首曲子就把敌人给赶跑了。这人一定是个厉害的将军。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售后加V wkl436858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