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特点.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针灸治疗特点

*老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运用针灸、推拿、火罐、内服外敷中药等综合疗法治疗软伤患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其中,他尤其重视针灸治疗,并多有独到之处,现将其总结记录如下:

1、掌握平衡

*老师常说,中医是随着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科学,要学好中医,就要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史、文化史,他把对“中庸”的理解运用到针灸治疗当中,认为中医治则所由派生的一般方法即其哲学基础就是《内经》所说的“和”,而“和”应用于医学领域,第一步就是具体化为调整阴阳,主张“掌握阴阳平衡”。

人体阴阳相对平衡,是健康的必要条件。机体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标志着身体健康。《素问·调经论》说:“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阴阳平衡之人,气血充沛,寸口脉、人迎脉等九处脉象一致,称之为“平人”,即健康无病者。健康人的气血运行上下和谐,脏腑经络的功能正常,形肉气血相互协调。《素问·生气通天论》也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只有保持着阴气充盈平和,阳气固密秘守,生命活动才会旺盛,身体才能健康无病。平衡与运动不可分割,人体总是处于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之中,由此显示出人体生命过程的生、长、壮、老、已的各个阶段来。总括起来说,健康人包括机体内部阴阳的相对平衡和机体与外部环境的相对平衡,即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这样两个方面,而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人体阴阳动态的相对平衡关系受到破坏,而又不能立即自行调节恢复时,就会发生疾病。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阳乖戾,疾病乃起。”无论什么病,中医学都认为应该用相应的阴阳不平衡来解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说明阴阳是相互斗争的,斗争是绝对的,阴阳平衡是相对的。*老师常说:一旦阴阳失调,任何一方偏胜,必然影响到对方,这就是病象。如果阴阳平衡关系破裂而阴阳分离,人的生命活动也就停止了。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老师认为:人体有非常完善的免疫系统,人体组织有非常顽强的修复能力,人体有强大的自愈能力,但是人体的自愈能力并不足以战胜所有疾病,因此,必须首先重视治疗,重视“治愈”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决不忽视机体的“自愈”能力,更不能因治疗而削弱了机体的自愈能力。大量的慢性疾病,与其说是靠药物来控制病情,不如说是依赖机体的自我修复和代偿能力而维持生命活动的。其实,任何有效的治疗都不过是为痊愈创造了条件,或缓解病情而为机体的自愈争得了时间。疾病的痊愈归根到底还得靠人体本身的自愈能力,所以治疗当中既重视对疾病的“治愈”作用,还要重视调动病人自身正气以祛除邪气的“自愈”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重视“治功能”和“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疗观。

软伤科疾病本身也有一个“劳损--代偿--失代偿”的过程,就象我们皮肤的小创口会自行结痂、脱落一样,人体的自愈能力就是代偿。如骨质增生、肌肉韧带增粗,这开始就是一种代偿性的自愈过程,当损伤大于人体的代偿或代偿太过超出人体的承受能力,疾病就会发生。所以治疗疾病就是要调整机体产生一个新的代偿,按中医的理论来说就是调节阴阳,使之平衡。《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就是说根据阴阳偏盛偏衰的病变,采用调整阴阳,补偏救弊的方法,以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为治疗目的。

*老师针刺取穴治疗软伤疾病,多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局部、上下、左右、前后对称取穴的原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虚不实,则平补平泻”。局部对称:其痛处只有很小一块,找准痛点,画上记号,在对侧相同部位施术,按虚实而使用补泻手法,以痛点消失为度。左右对称: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在健侧同名穴上施术。前后对称:凡痛必有一中心痛点,寻得后在对侧正相对处施术,对得越准,效果越好。上下对称:手经取足经,上取下,下取上。如手太阴与足太阴:少商─隐白,鱼际─太白;手阳明与足阳明:商阳─厉兑,合谷─陷谷;手少阴与足少阴:少府─然谷,神门─照海;手太阳与足太阳:少泽─至阴,前谷─通谷;手厥阴与足厥阴:中冲─大敦,劳官─太冲;手少阳与足少阳:关冲─足窍阴,中渚─足临泣,外关─绝骨。如此可使阴阳经脉营卫气血调和,则病可痊愈。针刺健侧肢体腧穴,源于《素问·调经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利用健侧经气,在针刺刺激下调动患侧经络中残存之真气,共同驱除同经之邪气,从而使患侧的受损功能得以恢复。

2、取穴精练

*老师临证取穴力求精练,多为对称取穴,少则两穴、多则六穴。往往取穴很少而疗效颇佳。对进针方向和针刺深度则根据患者身体条件、病势轻重、病程长短灵活掌握。

治疗腰部疾病常用穴有大肠俞、膀胱俞、上廖、次廖、秩边、环跳、殷门、足三里、条口、三阴交等。《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疲矣”。明

文档评论(0)

duomi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