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学校专业培训.pptx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健康促进学校专业培训;第一个别:

关于《健康促进学校》;一、健康促进学校起源;1995年WHO推动健康促进学校

基于

培养正确卫生知识

养成良好健康行为

降低疾病健康问题

降低政府医疗负担

健康是全民权利

也是全民应尽义务

;我国在1995年8月开始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年开启,年首批授予“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铜奖27所,年授予“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金奖1所、银奖4所、铜奖77所。

(省卫生厅和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通知》(苏卫疾控〔〕26号);三、健康促进学校定义(WHO);它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环境等资源,改造或消除不利健康各种原因,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信念、自觉养成有益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学校环境。

;四、健康促进学校内涵;健康促进学校精神;五、健康促进学校优势;六、健康促进学校主要观点;4.实施“健康促进学校”项目与素质教育目标一致;

5.依据实际条件搞创建,不追求形式,评价指标在物质条件方面应该强调因地制宜;

6.卫生与教育部门紧密合作,创造“有中国特色健康促进学校”和“中国经验”。

;第二个别:

健康促进学校与素质教育;健康促进学校

实现对增强学校

教育效果、提升一代

又一代人全方面素质

含有根本性意义。;素质: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在后天经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取得、内在、相对稳定、长久发挥作用身心特征及其基础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健康素质是人基础素质,是人综合素质乃至整个人生必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身体心理素质越高越有利于其它素质形成、改进和提升,反之则不利于其它素质形成、改进和提升。

;教育追求;健康追求;高素质人

强体魄;

懂知识;

明事理;

良好道德品质

(有爱心、知廉耻、遵孝道、遵法纪);

文明行为习惯;

有责任感;

;理想学校职能;第三个别: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Source:JapanHealthPromotionFitnessFoundation,;健康促进五大活动领域

(1986渥太华宪章);一、健康促进学校计划范围(活动领域)

学校卫生政策(Schoolhealthpolicies)

健康服务(Healthservices)

个人健康生活技能(Personalhealthskills)

学校物质环境(Thephysicalenvironmentof

theschool)

学校社会环境(Theschool’ssocialvironment)

小区关系(Communityrelationships);;二、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内涵

;(二)健康服务

经过健康观察、调查、与体检过程掌握师生健康状态,进而采取适当办法以帮助其取得健康最正确状态一系列服务。

1.医务室设置与管理

2.健康检验

3.学生健康数据建文件管理

3.学生体能促进

4.体格缺点矫治

5.罹患特殊疾病学生照料

6.学校传染病管理

7.校园紧急伤病处理

8.教职员工健康促进;(三)健康教育课程及活动

经过健康相关课程及训练,教育引导学生对健康促进认知、采取正向健康行为,进而提升个人健康技能和生活质量。

1.健康教育课程

(1)小学、初中“健康教育课”

(2)高中“健康讲座”

(3)其它多元化健康教育课程与讲座

2.健康教育活动

;(四)学校物质环境

学校经过控制和改进环境中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原因,以促进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状态,而且提供适合老师教学及学生学习良好环境。

1.安全环境提供与维护

2.提供适当卫生设施与安全用水

3.推行环境保护计划

4.勉励学生爱护学校设施

5.提供完善学习环境

6.建立无烟、无毒校园;(五)学校社会环境

学校除了提供知识学习外,还必须教诲怎样与人相处、从群体生活中培养自信等,并视需要调整学校作息,营造重视健康环境,以形成支持性社会网络。

1.建立学校良好人际关系

2.建立相互关心、信任和友爱环境

3.为有特殊需要学生提供适当帮助

4.营造彼此尊重环境;(六)社区关系

学校与家长、政府、地方健康服务机构或小区组织间联络情况。小区意识逐步觉醒,在教育机会人人均等,学校小区化、小区学校化及小区总体营造政策领导下,健康促进学校与小区机构或人员建立搭档关系,以共同营造健康校园

1.学校、家

文档评论(0)

186****39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