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1、2卷、全国甲卷)信息类阅读真题评析+考情分析+备考策略+类题练习 课件 .pdf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1、2卷、全国甲卷)信息类阅读真题评析+考情分析+备考策略+类题练习 课件 .pdf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全国甲卷)

信息类文本阅读真题答案+解析+方略+类题

PART真题透视0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四五)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

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

然趋势。

”(四W)于是问题和结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

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必须是持久战。这个结是正确的吗我以为是

正确的。

(四七)讲到这里,亡国和妥协者又将跑出来说:中国由劣势到平衡,需要有

同日本相等的军力和经济力;由平衡到优势,需要有超过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然

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述结是不正确的。

(四八)这就是所谓“唯武器”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是主观地和片面地

看问题的意见。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战

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1C。

材料二: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著名的《持久战》,系统阐述了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首先,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外部原因。他说:“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

o”他列举了中日双方“互相反对”的四个特点。除战争的正义、非正义,以及与此相关的

寡助、多助问题外,他特别强调了敌强我弱和敌小我大的问题。日本的强,表现在它的军力

、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2A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能很快取得胜利。日本的小,表现

在国度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这就决定了中国可以通过

持久战而最终打败日本。

其次,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把已经

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3题题干“内部条件)毛泽东以“兵民是胜利之

本”为标题,专门述了全面抗战和全民族抗战的观点。关于军队,他强调要把政治精神贯

注于军队之中,这样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关于民众,他提出“战争的伟力之

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共产党一直把“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作为自

己的抗战路线,人民战争理的科学性也得到了广泛印证。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提出了抗日持久战战略,而且具体阐释了实施抗

日持久战的方法。毛泽东指出,在中国大而弱、日本小而强的情况下敌人可以占地甚广,却

在占领地留下很多空虚的地方,“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

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毛泽东还具体分析了游击战的战略内容、游击战与正规战的

配合等问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敌后广泛展开游击战争,卓有成效地

牵制与消耗日军,发挥了巨大战略作用2B。

有一种说法,认为抗日持久战的思想不是毛泽东最早提出的。这种说法主要依据蒋百里

、陈诚等人的言,蒋介石也有过“持久消耗战”的言。这种认识都源于一个客观存在,

即中国是一个落后大国,日本是一个先进小国。承认这个客观存在的人,并不需要特别的先

见之明,就会得出中日战争将是持久战的结。

但是,仅仅看到由客观条件造成的抗日战争的持久性,还远远不是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蒋介石等人缺乏对中国与世界关系以及世界格局演变的辩证思考,因此他们对所谓“持久

”的把握往往脱离实际,盲目地寄希望于西方国家的调停或干预。而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思

想,是建立在对与战争相关的一切外部与内部复杂因素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对于战

争不同阶段的关系、战略持久与战役速决的关系等,都有完整的科学分析。1D因此它的持

久战战略,既不会因为一时顺利而幻想“速胜”,也不会因为一时挫折而失去必胜的信心。

(摘编自荣维木《中国共产党抗日持久战的战略与实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持久战》在分析抗战走势时,并未局限于中日两国,而是展现出对世界

整体局势变化的宏观把握。

B.落后大国面对先进小国的侵略,不可能速胜,必然要经历由劣势到平衡、由

平衡到优势的持久战争过程。

C.“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指在承认军力和经济力差距的前提下,相

信人力和人心才是胜利之本。

D.中国共产党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