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课件:《说木叶》课件.pptx

高中语文教学课件:《说木叶》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木叶;;意象;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

;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说“木叶”;题目解说:;;相关背景

本文选自《唐诗综论》。林庚先生的《唐诗综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把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到了现代学术的高度,同时也把唐诗风貌的系统化研究留给了后人。本文作者在“木叶”上所下的功夫,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该怎样欣赏古诗词,推而广之,启发我们去思考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第二层(4-6):“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及原因;

“木叶”给我们以“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而“留传”只能是纵向的,它只能传下去,而不能传开来。

“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引子,引出议论的话题;

“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

提示:①“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艺术形象②含有落叶的因素③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不落窠臼:比喻不落俗套,有独创风格(多指文章、作品)。

二是作例证,使得对道理的分析有凭有据;

概括“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特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辨析]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传”的范围不同。;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如何快速阅读;梳理文本,划分层次。;;;请将1~3自然段所引诗句标出。

你最喜欢哪一句?;这些诗句有何作用?;诵读诗句,比较“木”与“树”的不同。;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区别“树叶”“木叶”“落木”的关键在哪里?;“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分析第4段,思考“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征?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木”为何会有这样的艺术特征呢?;阅读第5、6段,思考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呢?

①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②“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木”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湘夫人》;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小组讨论“树叶”“木叶”“落木”的区别。;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本文是一篇随笔,也是“咬文嚼字”的典范。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木叶”阐述了一种文学现象——中国诗歌的语言具有暗示性,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意象

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境

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丰富的意蕴往往寄诸言外。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蕴。

思考1: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杜鹃”“草”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我们来体味古诗中的“月”意象的艺术特点。

思考2: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但也请同学们注意一下,有时候,诗人把同一意象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