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瓜虫病病症及防治技术要点.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瓜虫病病症及防治技术要点

虽然处于冬季的时期,害虫爆发的病症比较少,但是不可忽视的

一个病症就是小瓜虫病,近期正直小瓜虫病发生以及流行的时期。今

天我们就来谈谈小瓜虫病发生的病症特点以及防治技术。

淡水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它们引起致死性体外寄生虫

病,因为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故又称“白点病”。该

病对淡水养殖鱼类危害很大,虫体能快速致死病鱼,所以要控制该病,

必须进行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当然,对该病的

最好预防措施是防止鱼体感染和发病。小瓜虫病为我国三类水生动物

疫病。

病原

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

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

状,个体较大,身体浑圆像个球体。其成虫大小为350-800微米

X300-500微米,肉眼可见。多子小瓜虫是一种专性寄生虫,只有依

赖宿主鱼才能生存,其生活史包括成虫期、幼虫期和包囊期,生活史

中无中间宿主。

每个小瓜虫周身长满短而密的纤毛,这些纤毛排列很有规则。成

熟虫体内有一个马蹄形大核,虫体前端有一个像“6”字形的漏斗状

胞口,小瓜虫由此而进食。

小瓜虫有时也呈长椭圆形,身体前端有一钻孔齿,体后有一条细

长的尾毛,大核呈香肠形或棒状。它依靠前端的钻孔齿,不断的钻动,

幼虫就可以钻入鱼的皮肤或鳃中寄生,而鱼因此受到刺激而分泌大量

黏性物质将幼虫包围,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小囊泡。但被包围在小囊

泡中的幼虫照样可以利用鱼的组织细胞作为营养,进一步发育成虫。

它长大为成虫后,往往破囊而出,漂落于水体中。成虫在水体中游泳

一段时间后就静止下来,停在水池中其他物体上,然后虫体本身分泌

一层胶质膜包围着虫体,形成包囊。这时包囊内的成虫以二分裂法繁

殖出数以百计的小纤毛幼虫。后来,幼虫冲破包囊,又攻击其他鱼体,

再在鱼体皮肤或鳃上形成前面所见的小囊泡,完成一个生命周期。此

虫繁殖快,特别是在水温16℃-25℃间更适合它的生长繁殖,因此,

该虫具有暴发性发病特点,多数淡水鱼类深受其害。尤其是对金鱼危

害更大,严重时鳞片脱落、鳍条裂开、腐烂。鳃组织被大量寄生时,

黏液增多,鳃小片破坏,影响呼吸。病鱼反应迟钝,缓游于水面,不

久即死亡。鳗鱼感染小瓜虫后,三类苗增加,畸形率高,免疫力下降,

易造成继发性感染,发生脱黏败血。

临床症状

小瓜虫主要寄生在鱼的鳃和体表,鳃的部位主要是第一和第二片

鳃的两端角,体表主要在背部和两侧,尾部较少。当病情严重时,躯

干、鳃、鳍、头、口腔等处布满小白点,并同时伴有大量黏液,表皮

糜烂、脱落,甚至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鱼体与固

体物摩擦,最后病鱼呼吸困难而死。

诊断

鱼体表形成小白点的疾病,除小瓜虫病外,还有“粘胞子虫病”、

“打粉病”等多种疾病,因此不能仅凭肉眼看到鱼体表有很多小白点

就诊断为小瓜虫病,最好是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如没有显微镜,则可

将有小白点的鳍剪下,放在盛有淡水的白磁盘中,在光线好的地方,

用2枚针轻轻将白点的膜挑破,连续多挑几个,如看到有小虫滚动在

水中游动,即可做出诊断。

流行规律

小瓜虫病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对宿主无选择性,各种淡水鱼、洄

游性鱼类、观赏鱼类均可受其寄生,尤以不流动的小水体、高密度养

殖的条件下,更易发此病,从鱼苗到成鱼各年龄组的鱼类都有寄生,

但主要危及鱼种。

小瓜虫完成其生活史所需的时间随水温的变化而不同。该病发生

的最适水温是15℃-25℃,流行于春、秋季,但当水质恶劣、养殖密

度高、鱼体抵抗力低时,在冬季及盛夏也有发生。在24℃时,生活

史为4天,15℃时为10天,但在10℃以下,往往需要1个月以上,

因此低温时成虫不易离开鱼体胞囊,药物作用不明显,施药周期须

30天以上。

防治方法

治疗此病的药物较多,主要有硝酸亚汞、醋酸亚汞、福尔马林、

硫酸铜、高锰酸钾等。但前三种会造成药残而危害人类健康,国家已

明文禁用于食用鱼,只限用于观赏鱼。后几种疗效逐年减退,甚至无

效。

1.预防措施。目前对于小瓜虫病的防治尚无特效药,须遵守防重

于治的原则。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水泥池壁要进行洗刷,并用生石灰

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对于池塘、育苗室养殖水域,加大换水量,改善

水质,定期消毒。育苗室用具经常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进行消毒,

并做到专池专用。鱼下塘或进入网箱前应进行抽样检查,若发现多子

文档评论(0)

你别来~我无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