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春节习俗及民间故事
春节习俗
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传说到了腊月
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
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
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
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
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
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
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
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
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
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
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
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
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
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
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
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
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
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
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
跑旱船等。
民间故事
一、古代的贺年卡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我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
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
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
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
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
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二、贴福字的传说
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
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福”字。马
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
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
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
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
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
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
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
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三、春节接财神的传说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过了年初一,就要接财神。在
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关于财神,
民间有诸多传说:
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出五,所
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祭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
的国姓为赵,变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玄坛面似锅
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
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四、熬年守岁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
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
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
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
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
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
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
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
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