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分类训练: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附答案解析).docVIP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训练: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附答案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2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训练: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附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乌?夜?啼

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注],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注】秦川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滔,符国秦川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滔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乐府诗。诗人选用乐府旧题,却能翻出新境,言浅意深,独具魅力。

B.“泪如雨”运用了拟人、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独自哀伤的思妇形象。

C.“隔窗语”或“停梭怅然”等细节描写细腻,让人能真切感受到思妇的孤寂哀伤。

D.诗中化用窦滔妻苏氏织锦赠回文诗的典故,使秦川女思念丈夫的情感内蕴更加丰厚。

16.本诗起首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15.B

16.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归巢图。夕云暗淡,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着。描绘了城边暗淡的景色,渲染了凄凉气氛,奠定了诗歌的感伤基调,为下面表现织锦秦川女思亲念远的孤苦作铺垫。

【解析】

15B.“拟人”手法错,“泪如雨”,将眼泪比作雨点,应是比喻。故B错误。故选B。

16.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景象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诗句,将诗中的意象找出来,然后联系意象来描绘景象。

解答时抓住“黄云”“城边”“哑哑”“枝上啼”等词句,描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天近黄昏,鸟雀归巢,这些具体的内容,渲染出一种悲伤、凄凉的氛围,突出内心的伤感情愫。

二、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乱后还①三首(其一)

辛愿②

兵戈为客苦思乡,春暮还乡却自伤。

典籍散亡山阁冷,松筠憔悴野园荒。

莺衔晚色啼深树,燕掠春阴入短墙。

邻里也知归自远,竞将言语慰凄凉。

【注】①这首诗写于金室将亡时,诗人在一次战乱后,经历流亡,终回到故乡。②辛愿:字敬之,生卒年不详,金末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思乡”与“还乡”相承,“苦”与“伤”并提,表达了回乡后感伤的心情。

B.颔联写家园被毁的情景,生动而直接地表现了战争的无情、金室的衰弱和诗人流亡的苦楚。

C.邻里的同情和宽慰,源于诗人流亡的遭遇和眼下的处境,也是他们善良和纯朴的体现。

D.全诗紧紧围绕“乱后还”这一主题,写归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强烈的忧伤之情。

17.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6.B

17.描绘了诗人在暮春时节、傍晚时分看到的冷落景象。此时,流莺在深树间啼鸣,春燕在寒意中掠过短墙,烘托了诗人因战争未息、故园残破和生活苦难而无奈、感伤与凄凉的心境。

【解析】

16.B颔联借助景物描写,从侧面(间接)表现了诗人回乡后目睹家园荒芜凄冷的感伤,不能直接表现出“金室的衰弱”;并且颔联并没有表达“诗人流亡的苦楚”,这“苦楚”应该是流亡后归来的感受。故B错误。

故选B。

17.本诗颈联通过“莺”“晚色”“深树”“燕”“春阴”“短墙”这些意象,描绘了诗人在暮春时节、傍晚时分看到的冷落景象。诗人在一次战乱后,流亡归来,在暮春的傍晚听见流莺在深树间啼鸣,看到春燕在寒意中掠过短墙。诗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烘托了诗人因战争未息、故园残破和生活苦难而无奈、感伤与凄凉的心境。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坐

白居易

婆娑放鸡犬,嬉戏任儿童。

闲坐槐阴下,开襟向晚风。

沤麻池水里,晒枣日阳中。

人物何相称,居然田舍翁。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家田园生活场景是这首诗的主要元素,诗歌彰显出浓郁的农家风味。

B.颔联对仗工整,用词精当,语言通俗易懂,清新流畅,堪称格律诗的典范。

C.颈联通过视觉描写,表现了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也蕴含了作者的主观感受。

D.诗歌前六句描写场景,后两句抒发感受,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6.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案】

15.B

16.描绘了一幅祥和美好的田园生活画面。鸡犬懒散地散步,儿童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人们悠闲地坐在槐树下吹着晚风,生活一派祥和。

【解析】

15.B“颔联对仗工整……堪称格律诗的典范”错误,颔联“闲坐槐阴下,开襟向晚风”不符合对偶或对仗规则,并非格律诗的典范,

比如“闲坐”是偏正结构,而“开襟”是动宾结构,“槐阴下”是偏正结构,名词性质,而“向晚风”属于动宾结构,动词性质。故B错误。ACD正确。故选B。

16.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诗句中的描写对象,看诗句中描写了对象怎样的特征;在全面了解了这些特征后,充分展开自己的想像,将其组成一幅画面;再用

文档评论(0)

shlyc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