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管子-桓公将伐鲁》(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VIP

文言文阅读训练:《管子-桓公将伐鲁》(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阅读训练:《管子·桓公将伐鲁》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三年①,桓公将伐鲁,曰:“鲁与寡人近,于是其救宋也疾,寡人且诛焉。”管仲曰:“不可。臣闻有土之君,不勤于兵,不忌于辱,不辅其过,则社稷安。勤于兵,忌于辱,辅其过,则社稷危。”公不听。兴师伐鲁造于长勺鲁庄公兴师逆之太败之。桓公曰:“吾兵犹尚少,吾参围之,安能圉②我?”

四年,修兵,同甲十万,车五千乘。谓管仲曰:“吾士既练,吾兵既多,寡人欲服鲁。”管仲喟然叹曰:“齐国危矣。君不竞于德而竞于兵。天下之国带甲十万者不鲜矣,吾欲发小兵以服大兵。内失吾众,诸侯设备,吾人设诈,国欲无危,得已乎?”公不听,果伐鲁。

鲁不敢战,去国五十里而为之关。鲁请比于关内,以从于齐,齐亦毋复侵鲁。桓公许诺。鲁人请盟,曰:“鲁,小国也,固不带剑,今而带剑,是交兵闻于诸侯,君不如已。请去兵。”桓公曰:“诺。”乃令从者毋以兵。管仲曰:“不可。诸侯加忌于君,君如是以退可。君果弱鲁君,诸侯又加贪于君,后有事,小国弥坚,大国设备,非齐国之利也。”桓公不听。管仲又谏曰:“君必不去鲁,胡不用兵?曹刿之为人也,坚强以忌,不可以约取也。”桓公不听,果与之遇。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践坛,庄公抽剑其怀曰:“鲁之境去国五十里,亦无不死而已。”左揕桓公,右自承曰:“均之死也,戮死于君前。”管仲走君,曹刿抽剑当两阶之间,曰:“二君将改图,无有进者。”管仲曰:“君与地,以汶为竞。”桓公许诺,以汶为竟而归。桓公归而修于政,不修于兵革,自圉辟人,以过弭师。

(选自《管子》,有删改)

材料二: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③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选自苏洵《管仲论》,有删改)

[注]①三年:齐桓公三年。②圉:通“御”,抵御。③威公:齐桓公。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兴师?伐鲁?造C于长勺?鲁庄公E兴师1逆C之H大败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疾:文中指快速,与《荀子·劝学》中“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的“疾”意思不同。

B.既:文中指已经,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既自以心为形役”的“既”意思不同。

C.均:文中指皆,都,与《出师表》中“将军向宠,性行淑均”的“均”意思相同。

D.固:文中指本来,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固”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桓公三年,齐桓公打算攻打鲁国,在制定决策上虽然有勇气和雄心,但是他不考量后果,不能听别人的意见,显得较为鲁莽,失败后仍然不甘心。

B.鲁国请求会盟,齐桓公不听劝阻前往会盟,结果中计,鲁庄公用剑威逼齐国割让边境地区的五十里土地给鲁国,管仲提议答应鲁国要求,齐桓公同意了。

C.管仲不少时候与齐桓公意见相左,结果证明管仲目光长远,心思缜密;材料二对管仲的评价与材料一管仲的表现不同,这是因为苏洵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D.材料一展现了齐桓公作为君主的复杂个性,他有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的一面,但最终能反思自己的决策,并且精兵理政,说明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果弱鲁君,诸侯又加贪于君,后有事,小国弥坚,大国设备。(4分)

译文:

(2)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4分)

译文:

14.材料二中,苏洵为什么会发出“彼管仲者,何以死哉”的质问?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解析】

10.BDH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句读的能力。(原文标点)兴师伐鲁,造于长勺。鲁庄公兴师逆之,大败之。

11.C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古代文化常识与文言字词的能力。“将军向宠,性行淑均”中的“均”意思是“公正,公平”。

12.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鲁庄公用剑威逼齐国割让边境地区的五十里土地给鲁国”错。把材料一中“鲁国边境离国都只有五十里”这个信息与后面的鲁国要求齐国交还土地的信息错杂在一起。

13.(1)若您果真削弱鲁国国君,诸侯又会给您加上贪婪的名声,以后有战事,小国更加坚守,大国设防。

(2)并且还列出他们各自的缺点,这样他的心中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能托付国家重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弱

文档评论(0)

shlyc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