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名词解释
1、九品中正制: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具体的实施办法大致是:朝廷在州、
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定
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朝廷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以官职,所以又称九
品官人法。这种制度施行之初,试图通过品评,客观、公正地考察人才,但是后来,
中正官一职完全被世族把持,这种制度逐渐贵族化了,丧失了选举贤能的功能,
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是选士制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过
程,对选士制度的完善是有意义的。
2、六学二馆
隋唐时官学有了较完善的发展,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
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和广文馆一馆。六学中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学
习儒家经典。后三学似属专科性质.广文馆则是为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提供
学习的地方。这些学校构成了唐代中央官学的主题,都直属国子监统领。
3、学田:
我国封建社会书院或地方官学拥有的资以维持办学的田产,是其办学经费的
重要来源。学田在宋代开始盛行,一般由官府赐予书院或地方官学,尤其是一些
著名的书院一般都拥有数量较多的学田。
4、苏湖教法:
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
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主修六经经义,
属“明体”之学,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
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
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
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
5、三舍法
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
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
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按等
级可取得科举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太学推荐朝廷授
以官职.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
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
6、监生历事:
是国子监的一项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此制是明洪
武五年(1372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在监10余年者,
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
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
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监生历事制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积极意义。
7、八股文取试:
明清科举考试的最大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作文的题目只能出自《四书》、
《五经》,并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严格限定,不能作任何发挥。八股文取士把经义
考试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到极端,成为束缚士人思想的文化专制工具。
8﹑六艺教育:
六艺教育起源于夏代,商代又有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它更为发
展和充实.具体来说,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的内容。礼的内容极为广泛,乐的内
容包括诗歌、音乐和舞蹈;射指射箭的技术训练,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指文字,
数指算法。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它包含多方
面教育因素,它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
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六艺教育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历
史经验,可供后世借鉴.
9﹑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是孔子私学接受弟子的基本原则,也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基本主张.孔子
所说的“类”是广义的类,即是说不分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地域差别、智力程度,都应作
为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的提出和实施,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
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下移,对战国时期文化学
术的繁荣和百家争鸣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0﹑启发诱导:
启发诱导的原则在《学记》中被称为“喻”,“喻”包括三个方面:“道(导)而弗牵,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是引导而不牵着学生走,勉励而不强迫,启发而不是直接告诉学
生答案,让学生有思考余地。因此,教学要重启发诱导。《学记》以为,懂得启发的教师,才
算是懂得教学的教师。
11、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原话出自孔子的弟子子夏,意思是学习达到德业优长的程度就应该入仕从
政,原意在鼓励读书人做官,让大量主要是来自平民的“贤士”从政,以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