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语言文字运用I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公众号
18.下列句中的“会”和文中加点的“会”,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注意他们会面的情形,从他的行为上判断他的疯病究竟是不是因为恋爱上的苦闷。
B.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治疗疟疾的功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
C.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D.因为在有骨气的人看来,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了价值。
19.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词义和用法的能力。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比喻义是通过本词打比方产生的固定词义。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这类题通常是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解答】(1)文中加点的“会”,有可能实现。
A.动词,见面、会见;
B.名词,团体;
C.动词,理睬;
D.副词,有可能实现。
故选D。
(2)多种感官结合,如“秋的味”“尝不透”运用味觉,“秋的色”“总看不饱”运用视觉,“秋的意境与姿态……赏玩不到十足”从人的心理感受等角度描绘南方之秋;“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和“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都采用排比修辞手法,从味道、颜色、意境与姿态等不同方面强调南方秋意的不足;“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中,多用短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答案:
(1)D
(2)①多感官结合,从视觉、心理感受等角度对南方之秋进行描绘;②前后都采用排比修辞,从不同方面强调南方秋意的不足;③多用短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有节奏感。
【点评】赏析句子效果解题方法:1、抓关键词语。2、抓修辞手法。3、抓句式特点。4、抓表现手法。5、抓结构作用。6、抓思想内容。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小说史上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从单一到复杂的发展历程。“背面敷粉”在《三国演义》和《水浒》里还没有被广泛运用。到了《红楼梦》里,成为塑造主要人物的基本手法之一。《红楼梦》开笔写作之前,作者已对全书结构有了通盘考虑,虽然后四十回是别人续补的,但并不妨碍这部小说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峰,一部没有写完的小说,达到这么高的成就,这主要得力于作家把人物塑造放在第一位。??①,在很大程度上又归功于对人物正面的和“背面的”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写,众多的人物成为名副其实的圆形人物。
??《红楼梦》的作者要突出林黛玉的单纯、真挚,却处处写她的嫉妒、尖刻,越是写她嫉妒、尖刻,越显得她单纯、真挚。要突出薛宝钗的胸有城府,却处处写她的宽厚、随和,越是写她宽厚、随和,越显得她胸有城府。在《红楼梦》之前、同时和之后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里面的主人公无一例外的是才子佳人,结果只是使读者生厌。而《红楼梦》里,林黛玉第一天出现在荣国府,众人观察她“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却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如此而已。这么一个怯弱少女,?②。
??这种人物描写技巧的依据是什么呢?现实生活里的人就是这样,没有一个完全单色调的人。人性、人心总是?③,其中包括彼此对立的方面。
18.请根据语段内容,解释“背面敷粉”的内涵。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2).docx
-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1).docx
-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1).docx
-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2).docx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短歌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主题阅读材料 责任与担当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docx
- 《逻辑的力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连贯 学案.docx
- 北京市部分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docx
- 江苏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 江苏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 《荷塘月色》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芣苢》《插秧歌》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
-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默写.docx
-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