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专家讲座.pptxVIP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Wilson病WD肝豆状核变性专家讲座第1页

定义是一个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脑部变性疾病。19由Wilson首先报道和描述。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锥体外系症状、肝硬化、精神症状、肾功效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ring,K-F环)。肝豆状核变性专家讲座第2页

病因及发病机制正常人从肠道吸收入血铜大部分先与白蛋白疏松结合,然后进入肝细胞。在肝细胞中,铜与α-2球蛋白牢靠结合成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CP含有氧化酶活性,因呈深蓝色而得名。循环中铜90%~95%结合在CP上,约70%CP存在于血液中,其余部分存在血管外。肝豆状核变性专家讲座第3页

铜作为辅基参加各种主要生物酶合成。剩下铜经过胆汁、尿液和汗液排出体外。肝豆状核变性专家讲座第4页

WD基因有各种突变型,常包括P类ATP结合区。因为90%以上患者血清CP量显著降低,而生化研究表明,肝内前铜蓝蛋白含量和结构均正常,表明肝内合成前铜蓝蛋白与铜结合存在障碍,因而认为CP合成障碍是本病最基本遗传缺点。肝豆状核变性专家讲座第5页

其它原因入胆道排铜障碍、细胞内异常蛋白存在、溶酶体缺点也可能起一定作用。因为铜不能与铜结合蛋白结合,过量铜沉积在肝、脑、肾和角膜等组织而致病。肝豆状核变性专家讲座第6页

病理WD呈特殊分布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累及肝、脑、肾、角膜等处。肝脏外表及切面均可见大小不等结节或假小叶,病变显著者像坏死后性肝硬化,肝细胞常有脂肪变性,并含有铜颗粒。肝豆状核变性专家讲座第7页

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内线粒体变致密,线粒体嵴消失,粗面内质网断裂。脑部以壳核最显著,其次为苍白球及尾状核,大脑皮质亦可受侵。角膜边缘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浆内,有棕黄色细小颗粒沉积。肝豆状核变性专家讲座第8页

临床表现青少年期起病,少数可持至成年期,发病年纪4~50岁.以肝脏症状起病者平均年纪约11岁,以神经症状起病者平均年纪约19岁,若未经治疗最终都会出现肝脏和神经损害症状。起病多较迟缓,少数可因为外伤、感染或其它原因而呈急性发病。肝豆状核变性专家讲座第9页

1、神经症状突出表现是锥体外系症状,舞蹈样或手足徐动样动作,肌张力障碍,静止性、意向性和姿势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屈曲姿势及慌张步态。20岁以前起病常以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症为主;年纪更大者常表现震颤、舞蹈样或投掷样动作。肝豆状核变性专家讲座第10页

另外可有广泛神经损伤:皮质功效损伤,智力减退、思维迟钝、情感行为性格异常,情绪失控,晚期可有器质性精神病症状。小脑损伤,共济失调和语言障碍。锥体系损伤,腱反射亢进、病理征和假性球麻痹。下丘脑损伤,肥胖、连续高热及高血压。少数患者可有癫痫。肝豆状核变性专家讲座第11页

2、肝脏症状约80%患者发生。大多表现非特异性慢性肝病症状群,如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肝肿大或缩小、脾肿大及脾功亢进、黄疸、腹水、蜘蛛痣、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肝昏迷。10%~30%WD患者发生慢活肝。少数患者表现无症状性肝、脾肿大,或转氨酶连续升高而无任何肝症状。肝脏损伤还可使体内激素代谢异常,造成内分泌紊乱。极少数患者以急性肝衰竭和急性溶血性贫血起病,多于短期内死亡。肝豆状核变性专家讲座第12页

3、眼部症状K-F环是本病最主要体征,95%~98%患者有K-F环。因为铜沉积在角膜后弹力层所致,绝大多数见于双眼,个别见于单眼。有神经症状时亦可见此环,位于角膜与巩膜交界处,在角膜内表面上,呈绿褐色或金褐色,宽约1.3mm,光线斜照时最清楚,早期需用裂隙灯。肝豆状核变性专家讲座第13页

4、其它患者可有皮肤色素从容,尤以面部及小腿伸侧显著。铜离子在近端肾小管和肾小球沉积,造成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出现肾性糖尿、各种氨基酸尿、尿酸尿、高钙尿、蛋白尿等。少数患者可发生肾小管性酸中毒,产生骨质疏松,骨和软骨变性。肝豆状核变性专家讲座第14页

辅助检验

1、血清CP及铜氧化酶活性测定正常人CP值为0.26~0.36g/L,WD患者显著降低,甚至为零。血清CP降低是诊疗WD主要依据之一,但血清CP值与病情、病程及驱铜治疗效果无关。肝豆状核变性专家讲座第15页

血清铜氧化酶活性强弱与血清CP含量呈正比,故测定铜氧化酶活性可间接反应血清CP含量,其意义与直接测定血清CP相同。但应注意血清CP降低还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活肝、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一些吸收不良综合征、蛋白-热量不足性营养不良。肝豆状核变性专家讲座第16页

2、人体微量铜测定(1)血清铜:正常人血清铜为14.7~20.5μmol/L,WD患者90%降

文档评论(0)

方圆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