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蜀道难 教学课件.pptVIP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蜀道难 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抓住关键语句,掌握这首诗篇章结构、内容转换和韵律变化的规律,背诵这首诗。

2.把握这首杂言古体诗的句式特点,品味其韵律美,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

3.把握本诗想象、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体会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合称“李杜”。

李白少年时期在四川度过,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后来又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进京,他本想此行能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就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他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一生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病死于当涂。

李白众体兼善,尤其擅长古风及绝句。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诗风豪放,清新飘逸,气势磅礴。他的诗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他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主要作品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蜀道难》是古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多写蜀道的艰难和行旅的辛苦。李白《蜀道难》即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蜀道,蜀中的道路,是唐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地势险要,难以行走,常用作难以行走的道路的代名词。;写作背景;知识卡片;资料链接;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权贵排挤。首联写入蜀的道路,先从蜀道之难开始,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做进一步的具体描绘: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擦着人的脸陡然峭立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像是腾云驾雾一般。颈联以浓彩描绘蜀道瑰丽的风光,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尾联以议论作结,劝勉友人不必过多地担心仕途沉浮,重要的是要热爱生活。诗作既有劝导朋友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中之意,又寄寓诗人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感慨。;课文探究;2.“青泥”以下几句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之难”的?;3.诗人给“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4.“西游”表明了诗人的立足点在秦,这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立足点是否矛盾?;5.诗歌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妙处?;内容小结;主题归纳;深入探究

;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目的在于劝君王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狼与豺”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像描写蜀道猛兽又像影射政治凶煞的双关语句,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添了深厚的意蕴和现实的内涵。

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恰恰证明了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原因:这是一首乐府诗,虽然没有乐律可依,但自成一格,具有歌行体的特点,即音韵流畅激昂,节奏回环往复,情感逐次升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诗人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

作用:从结构上看,三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似一条红线将《蜀道难》的诗中之景、诗里之情、诗内之意紧密联系起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第一次出现,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点出了主题——危途难行,并定下全诗的基调。第二次出现,是在描写蜀道险峻难行和恐怖凄清的感受之后,是此时诗人魄动心悸、不能自已的感情的流露。第三次出现,是写国情之险恶,同时在结构上,也标志着由极写山之高、路之难,转向写政治形势之险恶。;①运用夸张。

诗人以“尔来四万八千岁”夸张叙述蜀国亘古闭塞的状况,以“百步九折萦岩峦”夸张描写山路的曲折盘桓,以“连峰去天不盈尺”夸张描写山高壁险。

②引用传说。

诗人以“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蜀道开凿过程中人和自然的斗争,以“六龙回日”的传说表现蜀道之上壁立千仞的险峻。这些传说给诗歌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③运用衬托。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是运用反衬的手法来写“蜀道之难”:“黄鹤”善飞,却为之垂翼而“不得过”;“猿猱”善攀,却为之敛容而“欲度愁”,这就生动地暗示出了行人入蜀的艰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通过人们的动作和无可奈何的神态,衬托出蜀道之高危。;④借景抒情。

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图景,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苍凉空寂的环境,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⑤虚实结合。

第一段主要是虚写,引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的传说,把自然力加以“神化”。第二段是实写,以蜀道的山水特点来展示蜀道的险要情景。最后一段“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则亦实亦虚,令人不寒而栗,提醒入蜀之人警戒战乱之祸。;观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