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语故事及出处.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成语故事及出处

历史成语故事(一)

曳尾涂中

《庄子·秋水》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臣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

“楚王想将国内的事务麻烦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

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时已经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

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

烂泥里摇尾巴呢?(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两个大臣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

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小编解读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他住在“穷闾陋巷”,经常忍饥挨饿,但却始终拥有

冷峻深刻、洞察人生的敏锐目光和超然的处世态度。在他的一生中,除讲学、

著述之外,有时还得靠钓鱼、打草鞋来维持生计。他视前途为草芥,视富贵如

粪土,对自己所处战国乱世有着清醒而独到的认识。

后人常用“曳尾涂中”形容与其为了名利而受尽拘束,不如安于贫贱,自

由自在地生活。

烽火戏诸侯

西周时,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sì],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

霜。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

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

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

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

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

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小编解读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

第1页共6页

无信则不立。对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拿政令开玩笑,视“诚信”为儿戏,必

将导致信用丧失,众叛亲离,其下场可想而知

历史成语故事(二)

孔子不借伞

子有一位弟子叫子夏,他的性格和子路很相似,也是一位勇猛的斗士。在

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几年中,他一直是孔子的护卫。但他这个人又是个有名的小

气鬼。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外出,天要下雨,可都没有带雨具,正好路过子夏的

家。子路提议说:“咱们到子夏家借把雨伞吧。”

孔子一听就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借的话,他不给我,

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给我,他肯定要心疼。”

小编解读

俗话说的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也有他的

短处。与人交往时,如果老拿别人的短处来考验他,结果肯定是彼此不快,甚

至因此葬送友谊。只有理解与包容才是明智的相处方式,才能让友谊长久。

断机教子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

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

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

“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增长

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

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

了天下有名的大儒。人们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道理。

小编解读

这个典故也是三字经中“子不学,断机杼(zhù)。”一句的由来。后人常用

它来形容家长教育有方。

历史成语故事(三)

第2页共6页

拾葚供亲《二十四孝》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汉代孝子蔡顺,少年丧父,对待母亲非常孝顺。

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蔡顺只得拾桑葚给自己和母亲

充饥。

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

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

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三斗白米、一头牛给他带回去供奉母亲,以示敬

意。

小编解读

对于多数现代人来说,事情正好相反——为人父母者即使省吃俭用,也要

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子女

文档评论(0)

198****2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