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级药剂学复习重点.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剂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药物剂型:把医药品以不同的给药方式和不同的给药部位等为目的制成的不同“形态”,简称剂型,如散剂、颗粒剂、

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滴鼻剂等

3.药物剂型的重要性:1)不同的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静滴镇静2)不同的剂型改变药物的作

用速度,如注射剂,吸入气雾剂用于急救,植入剂属长效制剂3)不同的剂型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氨茶碱制成栓剂

可消除引起心跳加快的毒副作用4)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脾的靶向性5)有些剂型影响疗效,不同的

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4.GMP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管理的基本准则,检查对象:1)人2)生产环境3)制剂生产全过程

其三大要素:1)人为的错误减小到最低2)防止对医药品的污染和低质量医药品的产生3)保证产品高质量的系统设计

第二章液体制剂

1.糖浆剂:指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有三种:1)单糖浆:不含任何药物,浓度85%(g/ml)或64.7%(g/g)

用于制备含药糖浆、矫味剂和助悬剂2)矫味糖浆:如橙皮糖浆、姜糖浆等,用于矫味、助悬3)药物糖浆:如磷酸可待

因糖浆,用于疾病的治疗。

2.糖浆剂的制备方法:1)溶解法:包括热溶法,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和有色糖浆的制备,和冷溶法,用于对热不稳定或

挥发性药物,制备糖浆颜色较浅;2)混合法:用于制备含药糖浆剂

3.溶胶剂:指固体药物的微细粒子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微细粒子在1~100nm之间,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其

双电层是由吸附层和扩散层带相反电荷二形成,其间电位差为δ电位,其电位越高斥力越大,溶胶越稳定,δ<25mV

时,溶胶产生聚结而不稳定。

4.混悬剂药物微粒分散度大,微粒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而处于不稳定状态,疏水性药物比亲水性存在更大的稳定性问题

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Stokes定律(P31)沉降速度越大,动力学越不稳定,增加稳定性的方法:1)减小微粒半径2)增

加分散介质粘度3)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减小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

5.混悬剂的絮凝与反絮凝:加入适当的电解质,使δ电位降低,减小微粒间斥力,混悬微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为絮

凝,为得到稳定的混悬剂,δ电势应在20~25mV之间,使其恰好产生絮凝作用。有絮凝变为非絮凝状态为反絮凝,加

入的电解质为反絮凝剂

6.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变化如下:1)分层:分散粒子上浮或下沉,分层原因由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

密度差,和分散相的相容积,分层速度与相容积成反比,其<25%很快分层,达50%明显减小分层速度2)絮凝:乳滴

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其与乳剂中的电解质,离子型乳化剂,乳剂的粘度,相容积比,流变性有关3)转相:乳剂类型

的改变,向乳剂中加入相反类型的乳化剂可使乳剂转相,转相时乳化剂的量比为转相临界点,此时乳剂不属于任何类型,

可随时向某类型转变4)合并与破裂:乳剂中乳滴周围有乳化膜存在,乳化膜破裂导致乳滴变大,称为合并,合并进一

步发展使乳剂分成油、水两相为破裂。乳滴越小乳剂越稳定,制备乳剂时尽量使乳滴均一,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可使

乳剂合并速度降低,此外,乳化剂形成的乳化膜越牢固,乳剂越稳定5)酸败:乳剂受外界因素、微生物的影响使油相

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加入抗氧剂、防腐剂可防止氧化、酸败。

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1.灭菌制剂:用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2.热压灭菌法:用高压饱和水蒸气加热法杀灭微生物的方法,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蒸汽的药

物制剂、玻璃容器、金属容器、瓷器、橡胶塞、滤膜过滤器等。所需温度时间为:116℃(67kPa)×40min或121℃(97kPa)

×30min或121℃×15min

3.灭菌参数及验证:1)D值:一定温度下,杀灭90%微生物(残存10%)所需时间2)Z值:灭菌时间减少为原来的1

/10(或杀灭99%微生物)所要提高的温度3)F值:一定灭菌温度T下给定的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在参比温度T

0

下给定的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用于干热灭菌4)F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