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历史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用).ppt

第3课--历史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用).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设问7】阅读下列材料或图片并结合课本知识,总结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过程及影响。四大经济区远古到两晋第一次人口南迁西晋永嘉之乱后经济中心开始发生变化三国东晋南朝第二次人口迁移唐中后期以后江南开始超过北方中唐五代第三次人口迁移两宋时期南方经济

中心地位

的确立宋以后**区域经济是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内所生产的产品,经营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农耕经济重心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气候寒冷,土地贫瘠。畜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有限山东、山西以北(塞内、塞外)龙门碣石以北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原始森林覆盖经济实力较弱长江以南江南黄河流域—关中河西、巴蜀山西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早,人烟稠密。农业区,经济实力较强(山东最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黄河流域—鲁冀豫(崤函分界)山东形成原因特点地理位置经济区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它们分别描述的是哪个经济区?【设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具有哪些特点?多样性、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山东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江苏徐州)汉代渔猎、农耕画像砖山东山西关中平原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史记》江南:越族人的生活百越族船纹图塞外塞外草原上的马群塞内塞内的农耕区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ou)……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迁笔下的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笔下的江南司马迁和白居易笔下描绘的是一个地方吗?是什么原因使江南有这么大差距?(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二.中原人口大量外迁安史之乱示意图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靖康之乱1126年,金人攻破汴京;次年,将宋徽宗、宋钦宗及许多百姓俘虏押往北方,使汴京一片残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乱。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两宋时期,北方地区屡遭辽、西夏、金、元等少数民族的攻伐而沦为战场。为避战乱,中原人口被迫南迁,进一步促进了南方农业经济发展。宋代兴修水利1134项,南方有1032项,其中福建就达402项,表明除长江流域农业继续发展外,闽江流域农田水利也得到大规模发展。南宋临安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民族矛盾靖康之变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安史之乱21.为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工具技术,促进江南经济发展2.促进了民族融合(风俗、语言等)。——教材小字统治阶级内乱、少数民族内迁、环境恶化两晋之际1影响原因时期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荆江大堤今貌(始建于东晋)秦淮河坝复原图南北朝时期,江南建筑了许多堤坝,用以调节水位高低,用于排洪和蓄水灌溉。材料一:材料二:唐代,江南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时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唐代扬州城遗址材料三:南宋圩田今貌圩田(围田):在湖泊、河流内四周筑堤,然后抽走堤内的水,造成农田。堤上设有闸门,水灾时关闸防洪,,旱灾时开闸放水灌溉。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过程:两汉以前,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1)孙吴、东晋南朝——初步开发;(2)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3)南宋——重心南移完成;2.原因:思考:人口南移给南方提供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1)中原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2)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2.原因: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宋书·孔秀恭等传论》材料三:教材P13页第一段小字。(3)南方环境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4)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材料四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