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误”为“悟”:激活小学生数学思维 论文.docx

化“误”为“悟”:激活小学生数学思维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误”为“悟”:激活小学生数学思维

【摘要】学习过程中,错误是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悟”是以体验、领悟的方式把握事物及其内在意义的一种心理认知能力,化“误为“悟”是新课标的召唤,是直抵数学本质的直觉透察。让错误在直觉和经验中领悟、在“冲突“与“否定”中感悟、在实践与触发中体悟是架构化“误”为“悟”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误”;“悟”;思维;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本身的严谨性与儿童的认知差异,错误是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如果教师因势利导走进学生,理性地审视、体验和反思错误,在“误”中思,在思中“悟”,则不仅可以增强错误的免疫力,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一、小学数学错误存在现象及其类型

经常听到同事抱怨:“这道题讲过不下于十遍,还做错”,埋怨、气愤乃至咆哮,却又无可奈何。面对教师批改的红叉子,学生或恍然大悟,或后悔不迭。面对错误,教师当即“诊断”“治疗”,纠错责无旁贷。学生或许暂时明白了正确答案,但如果缺乏全方位、多角度地数学思考,难免重蹈覆辙。同一题型即便苦口婆心若干遍,考试时仍然失分。儿童正处在智力发育的阶段接受能力有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很容易形成认知短板,出错是必然的。

(一)认知性错误

认知性错误是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因为自身认知问题所产生的非智力主观性失误。

1.偶发性错误:其一表现在个体对知识的记忆不准确,如对表内乘法口诀记忆不熟、对计算法则与运算律掌握不当、对计算公式运用混淆等而产生的无谓错误,即为“粗心”;其二是注意指向不集中,如有意注意不持久、注意涣散、注意转移等。

2.常规性错误:具体表现为知识的负迁移,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理解数学规律,只注意知识的共同要素,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差别而造成的。另外,惯性思维也容易导致常规性错误,由于小学生心里存储了足够的的信息量,当遇到外力信息干扰时,就会被瞬间激活对相似、相近的数据张冠李戴,于是便得出非理性的结果。

(二)知识性错误

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原理与方法理解不深、掌握不透所导致的错误。知识性错误往往与智力相关联,包括规律性知识错误和规则性知识错误。

1.规律性知识错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的不符合数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内容,如简便计算不符合运算律、探索规律不能从特殊推理出一般,分数乘、除法混淆不分等现象。

2.规则性知识错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符合数学科学中的规则而导致的错误,容易发生在计算法则的发现与应用、根据几何形体的公式解决问题等方面。

二、透析“悟”的内涵及其价值探索

“悟”字乃由“心”字加“吾”字构成,会意为“我的思考”,在数学上表现为领悟、感悟、体悟,顿悟人们通常以“悟性”衡量悟力的高低能力。可见,“悟”是一种主观自我意识,透过表象看本质,“悟”又是主观中的客观,是个体对知识、经验的获取能力。

(一)“悟”是对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体验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应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考的最高境界是“悟”,学生在“悟”中能将新知以同化或顺应等方式重新组合、优化,并纳人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实际上是由一个由无形到有形,由局部到整体,由真实到虚无的有机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发现与创造相结合的过程。可见,“悟”是外部信息与内部智慧碰撞后形成新思想、感受新体验的心智活动,是来自于内心的思考后思维上的升华。教师要心中有“悟”,行中施“悟”践行新课标理念。

(二)“悟”是实现知识智能化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学习要经历两次转化。首先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通过学生自主探发、自我发现获取新知;学习中重要的是第二次转化,即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是学习者自已的学习活动给予评判;以思促“悟”在动态的生成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经验,进而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三)“悟”是直抵数学本质的直觉透察

孔企平教授认为,思考是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在数学活动中经历从现实生活和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是激活儿童的思维的重要举措。“为思考而教学”就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储备,对对象本性直觉的观照,随着思考不断深入,“悟”性自然生长,不仅可以明澈的透察数学本质,更能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这正是数学教学的价值皈依和生命所在。

三、建构化“误为“悟”的实践策略

错误是学习者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而产生的认知偏差。教师应把错误当做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及时“诊断”,以“悟”疗“误”。

(一)还原“粗心”背后的真相:在直觉和经验中领悟

面对错误,我们经常听到的两个字“粗心”,大多数家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