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读《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有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二月,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奉诏进京,船停瓜洲之时。瓜洲在长江北岸,和京口隔江相对。钟山在金陵(南京)。王安石虽说是江西临川人,但他于1037年随父定居江宁(南京),所以,江宁无疑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熊秉明先生有一篇有关这首诗的长篇随笔《春风又绿江南岸》,读来获益匪浅。
文章分为五部分,每部分加了小标题。
第一个小标题是“‘绿’字的含义”。作者在这部分里比较了“到”“过”“入”“满”与“绿”的区别,概括地说,“绿”有更加丰富的含义,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色彩感。一般说来,用字的优劣标准,以含义的丰富性来定,即信息多的字优于信息少的字。
第二个小标题是“‘绿’字的破格用法”。“绿”原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为动词,用今天的话说,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属于打破日常语言规律的特殊用法。
第三个小标题是“‘绿’字的必然性”。这部分说绿是江南的特征。唐人诗中已有过“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丘为)、“东风已绿瀛洲草”(李白)的诗句,且句中的“绿”也属于破格用法,但后人忘却了丘为、李白的句子,独独称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其根本原因,就是“绿”与“江南岸”有必然的关系。
第四个小标题是“‘绿’字在全诗中的角色”。作者不仅停留在诗眼的的角色来分析“绿”,而且着眼于“绿”在全篇中的作用。这首诗的前两句尽管说了山,说了水,但都只是地理上的说明,而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山水顿时染上了色彩,活了起来,绿的颜色遂成了一种强烈的召唤:“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第五个小标题是“附记”。这部分写得更有个性,作者联想到与“绿”相关的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说,二战结束二十多年后,在菲律宾山中发现了几个失散的日本兵,他们对外界变化一无所知,人们用扩音器向他们报导战后的日本与世界,他们怎么也不相信。政府派了家庭成员用扩音器劝说,仍然无效。最后派了一个士兵的妹妹,当面跟他们谈话。妹妹耐心的规劝仍然不能打动以武士道精神熏陶出来的哥哥。最终让这个士兵流下眼泪的,是妹妹不经意的一句话:是樱花的时节了,像二十多年前一样,伯父家里庭前的樱花又盛开了。第二个故事是丘迟的那封劝降信《与陈伯之书》。据说,陈伯之读了丘迟信中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为什么“绿草”对一个6世纪的中国将军,“樱花”对一个20世纪的日本武士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作者认为,一个人的生命在童年开始储存记忆,这些最初的认知资料混入我们的感官本能,比后起的思维更顽强。
我喜欢这篇文艺随笔的理由有三。
一是作者不像一般的诗歌鉴赏者那样,只在推敲字词上分析这首诗的妙处。“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王安石的这首诗,也确实以推敲、锤炼字词而著名,但作者仅将这作为自己文章的一个部分,并且,即便在这一点上,作者也发人所未发,作出了自己独到的探索。
二是作者占有的材料相当丰富。作者在说明问题时,引用的诗句涉及19首古代诗词。作者在引用前人成果时,不人云亦云,比如在引用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中有关《泊船瓜洲》的“注”时,提到了钱钟书先生举的三个例句,提到了之后的分析:“于是发生了一连串的问题:王安石的反复修改是忘记了唐人的诗句而白费心力呢?还是明知道这些诗句而存心立异呢?他的选定‘绿’字是跟唐人暗合呢?是最后想起了唐人诗句而欣然沿用呢?还是自觉不能出奇制胜,终于向唐人低头呢?”对三个例句,作者认为第三句“主人山门绿”中的“绿”不属于破格用法,不能归入同类。这是正确的。对钱钟书有关王安石诗歌的评价,作者也不完全认同。作者认为,“绿”的用法虽有前例,但并不妨碍在这里用得巧妙。
三是行文的语言活泼生动。不少的学术文章,往往在晦涩的名词术语上用心思,很少自己真正的心得体会,这篇文章不是。我一直以为,最好的学术研究成果应该像熊秉明这篇文章一样,首先对研究的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用一种生动活泼的散文化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读《春风又绿江南岸》,对我们赏析古人诗歌无疑有着切实的借鉴与指导意义。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我们应尽可能占有丰富的材料,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受诗歌情感之美、艺术之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登泰山记》美点赏读.docx
- 《荷花淀》美点赏析.docx
- 基于认知视角的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策略探析.docx
-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设计研究.docx
- 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机遇与挑战.docx
-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研究.docx
- 全球视野下的数字素养教育.docx
- 人工智能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探析--从辅助工具到智能伙伴.docx
-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探析.docx
- 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doc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寄书》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八角楼上》教学设计.doc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doc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丰收了》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夜宿山寺》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风娃娃》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