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张迁碑》的艺术特征探析-书法篆刻论文-
艺术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张迁碑》全称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灵帝
中平三年(186)立。碑阳隶书镌刻的是宣扬张迁和祖先同执谷城
时的政绩,碑阴刻捐资者姓名与所捐钱数。
一
1979年东平县文化馆长吴澄航先生在《张迁碑简介》一文中
介绍《张迁碑》原埋没在山东省旧东阿城南旧县村后的淤土中,于明
代出土。当时东阿县属东平州管辖,故将此碑运往东平州学内,即今
东平县(指今东平县州城镇)东北隅文庙旧址。1956年移到东
平县人民政府礼堂后,定为省级重点文物。1965年,泰山管理处把
石碑运到泰安岱庙,立于炳灵门内左侧面北。1982年冬,泰安市博
物馆将其移至岱庙修复的东廊房内,后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张
迁碑》出土以后受到金石学家的重视,最早着录见于明代都穆《金薤
琳琅》,称其字特别,完好可读,其后不少金石着录中都有《张迁碑》
的身影。
由于《张迁碑》产生于隶变的中间状态,所以其风格也颇具
特色。杨守敬《评碑记》云:篆书体多长,此额独扁,亦一格也。碑
阴尤明晰,而其用笔已开魏晋风气,此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
三碑(《上尊号碑》《受禅碑》《孔羡碑》)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
《始平公》等碑。刘咸忻评《张迁碑》曰:体势则如北朝碑之《张猛
龙》。可见《张迁碑》的书法风格是上承篆隶下启魏碑,既有篆隶笔
意,又有楷书的意味,康有为云:《张迁表颂》亦可取其笔画,置于
真书,并将其归为隶中之楷.但可惜的是这样一块碑却只出现在金石学
家的视野中,鲜有书家向其取法的记载,直到清代碑学兴起后才有了
大规模临习《张迁碑》的记录。
二
人们对于刻石书法的取法,普遍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
为刻石书法大多粗陋,没有明显的笔法,没有墨迹那样笔墨酣畅。另
一种认为石刻雄厚古朴、巧拙相生,而这正是墨迹书法所不及的,故
要写得深沉大气,非学碑刻不可,正如江南足拓,不如河北断碑.《张
迁碑》也不例外,清代万经曾评价说:其字颇佳,惜摹手不工,全无
笔法,阴尤不堪。明代王世贞却评此碑云: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
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及也。两人对于《张迁碑》的评价,就如人们对
于石刻的认识一样,针锋相对,似乎又都有一定的道理,要弄清楚这
个问题,必须要从碑学与帖学谈起。碑学与帖学这两大艺术流派在近
代中国曾出现过激烈的争论,最终以碑帖结合而慢慢平息下来,但是
至今仍有余波。帖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碑学是新兴的艺术流派,
产生于一百多年前,因此人们对碑学的认识、总结、评价还是远远不
够的,这一缺陷也自然地反映到书法的学习中来。
宋代米芾所说: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
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启功先生云:透过刀锋看笔锋,这些观点都是
帖学支持者的有力武器,殊不知这些言论却反证了帖学遇到的核心问
题,那就是刻帖的弊端。古代经典经过数次翻刻,笔法失真,在学习
时则必须透过刀锋看笔锋,但这只能局限于帖学范围。在碑学领域则
不同,因为碑学取法的金石碑刻,书者并非全是名家,其大部分均出
自社会中下层的佣书、书吏与刻石工匠之手,撰文、书丹、镌刻三道
工序是脱节的,且执行最后一道工序的是工匠阶层,是一个相对稳定、
封闭的技术人群。他们长期处于国家的监控之下,严禁转行业徙,婚
娅失类,滥厕士林,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文化程度很低。
若是透过刀锋看笔锋结果将不堪入目,另外《张迁碑》经过
多年的风蚀,人为磨损,又被翻洗剔刻数次,大剜之后始得今貌。这
也是为什么《张迁碑》在明代出土,却没有相关书家对其临摹学习的
记录,直到碑学的兴起,《张迁碑》的书学价值才被碑学家发现,因
为碑学家所追求的恰恰是这些字迹由于年代久远,在刀刻、风蚀等外
界因素的影响下,所呈现出的质朴古拙的气息。何绍基于《张迁碑》
最为用功,其好友吴云在收到其所临的《张迁碑》后致何氏信札中言:
承惠楹联及张迁隶碑,今观吾兄所临间架略仿张迁,而根柢岐阳石鼓,
复参以娄寿笔意,遂觉雄浑古厚。
伊墨卿一生学张迁碑,但求形似,惜未见兄尊书也。
吴云评何绍基所临《张迁碑》参以《石鼓文》和《娄寿碑》
等篆隶笔意,才雄浑古厚,在此看来,《张迁碑》的笔法还应是以碑
学观为上。
三
《张迁碑》的碑额是整碑中最有特点的一部分,似篆若隶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