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文言省略句句式解析.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省略句

【概念点】文言省略句

【类型】1.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的核心,一般不能省略,但文言文中有大

批省略谓语的现象。译时应一律补出。

【实例】

(1)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国语·晋语八》)

[译文:上等的医生医治国家,次等的医生医治病人。]

(2)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左传·襄公一四年》)

[译文:大夫规劝开导,士通过大夫转告意见,一般民众也可谈论国君的过

失,来往商客便在市场上议论。]

【类型】2.省中心语。即句中只出现修饰成分,用修饰成分代替整个偏正结

构。这是造成形容词、动词名物化的重要原因。

【实例】

(1)披坚(甲)执锐(兵)(《陈涉起义》)

[译文:披着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

(2)惧有伏(军)焉(《曹刿论战》)

[译文:恐怕会有伏兵啊!]

【类型】3.省略兼语。“使、命、令”这类使令性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面一

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之为兼语。文言文中的兼语常常被省略,所省略的

多是代词“之”。

【实例】

(1)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战国策·秦策一》)

[译文:卫鞅跑出魏国来到秦国,孝公叫他作相。]

(2)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左传·僖公三二年》)

[译文:召见孟明、西乞、白乙,叫他们从东门外领军出发。]

【类型】4.省介词及介词宾语。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以”、

“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当该介宾结构作补语时,介词常

常被省略。

【实例】

(1)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燕策》)

[译文:死马还用五百金买了它,何况是活马呢?]

(2)杀鼠如丘,弃之(于)隐处,臭数月乃已。(柳宗元《三戒》)

[译文:杀死的老鼠堆积如山,把它们抛到偏僻地方,臭味几个月才消失。]

(3)欲呼张良与俱去。(《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想要呼唤张良与他一起离开。]

例(1)在“买之”后省略了介词“以”,例(2)在“弃之”后省略了介词

“于”,例(3)在“与”后省略了介词宾语。

【重要特征】

(1)文言文中宾语省略,多在介词之后。

(2)省略的宾语多为代词“之”。

【类型】5.省略主语。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

【实例】

(1)蒙后省:七月在野,八月在宇,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

月》)

[译文:七月里蟋蟀在野外,八月里来到屋檐边,十月里钻入我床下。]

(2)承前省: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左传·定公四

年》)

[译文:楚军造好了饭,吴军赶上了他们,楚军逃奔了,吴军吃了饭再追他

们。]

(3)对话省: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厉

害)?(公)曰:“(廉将军)不若(秦王)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类型】6.分句的省略。

【实例】

(1)人君唯毋听寝兵,则群臣宾客莫敢言兵。(《管子·立政》)

[译文:国君只有不听从取消军事行动的意见,如果听从这种意见,那么,各

位大臣宾客便没有人敢谈军事了。]

例句省略了“听寝兵”。

【类型】7.其他省略。文言文中还有一些省略现象。其中有两种现象,在没

有标点的情况下,容易引起误解。第一是语气词的省略,第二是在对话中,省掉主

语和“曰”字。

【实例】

(1)我生不有命在天?(书·西伯戡黎》)

[译文:我生下来不是有上天的任命吗?]

(2)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

“然。”“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

曰:“冠。”(《孟子》)

[译文:陈相见孟子,宣传许行的言论。……孟子说:“许先生一定自己种粟

才吃吗?”陈相说:“对。”孟子说:“许先生一定自己织布才穿吗?”陈相

说:“不,许先生穿粗麻编的短衣。”孟子说:“许先生戴帽吗?”陈相说:

“戴。”]

例(1)省略了语气词“乎”,例(2)省略了主语和“曰”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7****31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学本科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