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资料10秦伯未内经知要浅解续.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56年资料10_秦伯未_内经知要浅解(续)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

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

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内经知要”浅解(续)

秦伯未

七、治则

本篇叙述治疗上的基本法则,包括药物、针刺、按摩和温浴法等,特别指出方

剂的组织及其适当应用。

【原文语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上说:(上略)治病必须从根本上求得解

决,求本的方法是:细心地掌握“病机”,辨别其属于那一部门。这部门里有的,

应该寻求它的原因,没有的,尤其要寻求它别的原因。不论实症和虚症,都需要两

方面来究诘根源。然后结合五胜气候,疎通血气,排除障碍,使它回复正常。

【名词浅解】病机:机是机要。一种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症状,这症状是诊断

的证据,内经曾把一般症状分类,作为临床的初步印象,称为病机,参看病能篇至

真要大论。

五胜:运气学说里的一个名词,指一年里五运的胜复,也就是不符合季节的气

候变化。

【体会】这是施行治疗前的一项细致工作,只有清楚地认识发病的原因和病

灶,才能给予适当的治疗。内经所指示的,可举一简单例子来说明,比如病人的主

诉是发热,一般当作外感病。但必须检查它有否怕冷、头痛等症?脉搏是否浮象?进

一步必须检查它有无其它合并症?是否单纯的体表受寒?如果是单纯的体表受寒,还

得检查它有汗或无汗?体质的强壮或衰弱,病程的长短和热势的升降情况,才能定

出治疗的方针、处方用药。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反复的核查呢?为了一般的退热法只

有发汗和清凉剂两项,但是发热的原因和病灶相当复杂,有好多发热症不是发汗法

和清凉剂所能解决,甚至在某种发热症上用了发汗法和清凉剂会加重其症状或引起

病变。例如:1.体实的人偶然感冒风寒或淋受冷雨骤然发热,兼伴怕冷、头痛、四

肢痠疼、汗不出、脉象浮紧、舌苔薄白,可用麻黄、桂枝、羌活、防风一类的辛温

发汗药,汗出即解;2.感受风温发热的,往往不怕冷或稍有恶风、自汗出、口干、

脉浮数、舌苔薄黄,宜用豆豉、薄荷、桑叶、菊花等辛凉清疎;3.高热不怕风、反

恶热、汗出后热势不减、脉象洪大、舌苔黄糙的,此为阳明经病,宜用石膏、知

母、银花、连翘等清凉退热;4.忽冷忽热,一天中不止一次,也没有一定的时间,

头眩、口苦、脉象弦数的,称做少阳病,宜用柴胡、黄芩、半夏、青蒿等和解;5.

午后发热,早上身凉,舌绛、服象细数的,多属阴虚症,宜生地、麦冬、鳖甲、银

柴胡等养阴退蒸;诸如此类,难于悉举。至于乙型脑炎初起像感冒,麻疹初起像风

温;又如感冒兼有欬嗽,阳明病兼有大便闭结;又如因伤食、劳顿等引起的登热,在

治疗上都有显著的区别。倘然一律使用发汗和清凉剂来治疗,其后果是不可想像

的。所以内经所说“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肤浅地看来好

像异常空泛,一经结合到实际便成为极其重要的一环。

【应用】必须熟记,只有不厌求详的推求,才能确认病因,定出治疗的方向方

法。

【原文语译】“素问”至真要大论上说:一个方内用一个君药、两个臣药,是

“奇方”的组织,两个君药、四个臣药,是“偶方”的组织,但用两个君药而三个

臣药,还是奇方,如用两个君药而六个臣药,才是偶方。一般病在上而轻浅的称做

近,多用奇方,病在下而深重的称做远,多用偶方,所以汗法宜于表症就不可用

偶,下法宜于里症就不可用奇。此外,补上、治上的方剂要其药力稽留,宜用气味

俱薄的“缓”剂,补下、治下的方剂要其药力迅捷,宜用气味俱厚的“急”剂,总

之求其恰当的到达发病场所而已。因此有病所远而防止药力中途衰乏(按原文“中

道气味之者”的之字不可解,疑心乏字传写所误),可以先服药、后进饭食来推

进,这也是一个变通的方法。治病的道理,不论奇方或偶方,轻浅在上的组织宜

“小”,深重在下的组织宜“大”,大的组织药数少,小的组织药数多,但多到九

味,少则不能低放二味。此外,用了奇方而病不去,可以接用偶方,这种用法,称

做“重方”,用了重方而病仍不解,就宜用反佐的方法,反佐法是用寒凉或温热

的药来顺从寒或热的病症进行治疗的一种反治法。

【名词浅解】至真要大论:素问内篇名。内经中叙述运气学说的,有“天元纪

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

“六元正纪大论”等篇,本篇总括前交加以补充,认为至真至要,故名。文内并说

明治疗法则、方剂组织和用药规律。

重方:重平声,重复的意思。为了既用奇方,再用偶方,故马

文档评论(0)

kxg40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