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桦褐孔菌》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和承担单位
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19年度食品
安全地方标准立项计划的通知》,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桦
褐孔菌》纳入黑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计划,项目主要
承担单位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qus(Ach.exPers.)Pilát],为
锈革孔菌科褐卧孔菌属的大型真菌,也称斜生纤孔菌、白桦茸、
桦树茸等。桦褐孔菌为木腐菌,生于白桦、银桦等树皮下或活
立木的树皮下,呈类球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
无柄,质地坚硬,外表呈灰黑色至深黑色,内部呈黄色至棕黄
色,有瘤状突起及不规则沟痕状纹理。
我国桦褐孔菌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林区、小兴安岭林区、
完达山脉、张广才岭和长白山脉北半球北纬40°~50°等地
区。黑龙江省白桦林面积达460多万公顷。桦褐孔菌通常分布
在人烟稀少,远离工业区、种植区的森林地带,周边几乎无化
肥和农药的污染。我省桦褐孔菌分布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
宜桦褐孔菌喜阴、耐寒的特殊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桦褐孔菌
-1-
富含蛋白质、多糖、脂肪、维生素K及Mg、Ca、Fe、Mn等多
种矿物质,营养丰富,桦褐孔菌含蛋白质达2.05%,多糖达
2.84%。
目前,桦褐孔菌没有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的食品安全国家标
准依据,制约了我省桦褐孔菌特色食品产业发展。为更好地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大食物观”重要指示精神,破除我省特色食
品资源发展瓶颈,推动我省林区经济及食品产业快速健康发
展,特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桦褐孔菌》,赋予合法身份,
为群众食品安全和科学合理食用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食用历史及食用安全性评价
桦褐孔菌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起草组对大兴安岭地区、张广
才岭、长白山脉和老爷岭等地区进行了深入实地调研,搜集和
探访民间食用的历史信息。
2022年9月,委托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桦褐孔
菌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
2023年12月完成经口急性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
90天经口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大鼠致畸试验的毒理
学安全有关评价试验。结果显示:(1)大鼠/小鼠经口急性毒
性试验:桦褐孔菌属实际无毒;(2)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
变试验):未见其对基因、体细胞染色体及雄性动物生殖细胞
染色体具有致突变作用;(3)90天经口毒性试验(亚慢性毒
-2-
性试验):未观察到对一般生长发育、血液学、血生化学及主
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的损伤改变,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
(NOAEL)雄性为8.842g/kg·BW/d,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
(NOAEL)雌性为9.638g/kg·BW/d;(4)致畸(大鼠)试验
结果为“阴性”。
四、标准的起草过程
(一)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工作分工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桦褐孔菌》主要承担单位为黑龙江
中医药大学。主要起草人为陈大忠、石朗、杨炳海、刘雪峰、
夏丽娟、谭兵、顾媛媛、王浩、李鑫、阎雪莹、于春淼、杨炳
权、张亚坤、张宇、张洪、张树明、王伟明。具体分工如下:
标准的起草原则、结构及主要内容由陈大忠、石朗、杨炳海等
负责;汇总、分析检测结果由顾媛媛、夏丽娟、李鑫、于春淼、
张洪等负责;撰写标准文本、编制说明由陈大忠、谭兵、阎雪
莹、顾媛媛等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并编写安全性评价材料由王
浩、张树明、夏丽娟、王伟明、包怡红等负责;组织召集例会、
研讨会、总结会等由陈大忠、杨炳海、张宇负责;桦褐孔菌样
品的采集、预处理及检测样品制备、保存等工作由刘雪峰、杨
炳权、张亚坤等负责;样品的检测、送检及与检测机构的联系
沟通由张宇、杨炳海、张洪等负责。
(二)起草过程
-3-
2020年3月,召开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桦褐孔菌》标
准起草组筹备会议(首次会议),确定成立《食品安全地方标
准桦褐孔菌》标准制定工作组。明确了领导小组、标准起草
组等的成员及任务分工,制定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桦褐孔
菌》地方标准项目的实施方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