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整合 素养达成2.pptVIP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整合 素养达成2.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板块必修部分单元整合素养达成历史

[宏观图解]

[知识整合]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途径、表现和意义1.民族交融的途径(1)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大批内迁,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差异慢慢缩小。(2)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连年战乱,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各族民众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3)友好往来:魏晋以来,我国出现了几次局部统一局面,在和平时期,各族民众频繁交往,使民族交融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战乱时期,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5)战争:各民族政权间的混乱,使其统治地盘不断变化,各族民众也不断混杂,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交融。

2.民族交融的表现(1)东汉末年以来,迁居中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族的通婚杂居、相互学习,至北朝末年,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差异逐渐削弱,实现了民族交融。(2)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等方面基本汉化。汉族吸收了胡服、胡食、胡乐等少数民族优秀文化。(3)少数民族接受中原文化,逐渐封建化,封建化又促进民族间的交融。

3.民族交融的意义(1)打破了原来的民族布局。(2)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3)使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界线发生变动。(4)促进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二、京杭大运河开通的意义1.政治方面:运河的开通有效地减少了区域分割和地方主义等问题的出现。运河沟通南北,成为维系中央集权和中国统一局面的纽带。2.经济方面(1)便利了南北交通运输。京杭大运河是连接五大水系的交通大动脉,不论是北方的皮革、木材南运,还是南方的粮米、茶叶、竹编北运,都更加便捷。(2)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运河区域的水利田获得大幅度扩展;南北方农作物品种的交流促进了南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3)促进了运河区域城市和商业的繁荣。以运河为主干线的水上渠道不断地将各地区的商品输送到各类城镇市场,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商业体系,打破并改善了地域性商业的闭塞状况,使运河经济带在带动全国经济发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3.文化方面:大运河的修建加速了南北方的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南方水乡文化传入北方,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传入南方,多民族文化互相交融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4.水利工程方面:大运河的开通使我国形成了一个贯通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表明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三、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分权制衡: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与现代分权理论有相似之处,是中国古人智慧的体现。2.职权分明:与两晋时期的三省相比,唐代的三省职权职责明确,一切政令经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执行(尚书省)三个环节,从而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3.加强皇权:与秦汉时期的丞相位高权重相比,三省六部下宰相数量增多,地位降低,有利于皇帝对丞相的控制,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从而有利于相权节制君权,有利于弥补君主专制存在的缺陷。

[链接高考]视角运用史料实证解读“玄武门之变”视角解读历史学科素养中的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鉴别和辨析,去伪存真,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整合与归纳,从而提出历史认识和重视历史真实的态度、方法与能力。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郭沫若曾说:“无论作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够固然大成问题,而材料的真伪或时代性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要更加危险。”有鉴于此,史料实证特别强调对史料“去伪存真”。

典例感悟【例题】(2020北京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玄武门之变五代时期官修的《旧唐书·尉迟敬德传》历来是研究玄武门之变的重要史料。其中记载:“太宗命(尉迟)敬德侍卫高祖(李渊)。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1908年发现的敦煌文书中,有一件武则天时期的俗讲话本《唐太宗入冥记》。其中描述了阎罗王手下判官崔子玉在冥间审问唐太宗的故事,“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闷闷不已,如杵中心”。

(1)辨析上文所引史料,据此能够确认的玄武门之变的史实有哪些?(2)指出上文所引两则文献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

【信息提取】题号设问显性信息隐性信息第(1)问确认史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