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_社会功用_主要特点.pdfVIP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_社会功用_主要特点.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_社会功用_主要特点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出现和流行的学术名词,是指

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

术。从文类上来说,包括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

谣﹑民间叙事、民间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曲艺等。目前中

国民间文学是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自设二级学科,以及

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属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二级学科而并存。目前世

界上民间文学研究较为发达的有美国、中国、日本、芬兰、德国、韩

国、俄罗斯等。中国国内研究实力较强的研究机构包括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

学、山东大学等。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用

民间文学是深深植根于生活文化中的。它的社会功用﹐也和专业

的书面文学颇有不同的地方。它更紧紧地黏贴著生活。像那恒河沙数

的民间谚语﹐是农民﹑渔民﹑工匠等片断的而往往精当的生活经验总

结和工作指南。这是他们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不少劳动歌﹐是他们

在各种劳动进行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许

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

著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永远

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许多描写卑贱者﹑受压迫受虐待者的反抗

故事﹑歌谣和小戏﹐都长时期地广泛地教育著人民﹐培养著他们高尚

的情操和品格。

民间文学的主要特点

口头性

由于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民众(包括专业艺人或半专业

艺人)被排斥在文字使用之外。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一般只能用口头语

言,甚至地方土语方言去构思、表现(包括演出)和传播。在新社会的人

民,虽然大多数识字并使用,但不少场合仍需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

而且要取得民间文学(新民间文学)的资格,必须基本上采用广大人民熟

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并且能够使

得群众在口头上流传。因此,口头性──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

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

集体性

专业作家的书面创作﹐大都是个人的产物﹐民间文学作品﹐大体

上可说是群众集体的创作。所谓集体的创作﹐在作品内容的思想﹑感

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方面﹐比起专业作

家的作品来﹐都存在著特有的集体性问题。但这种集体性的重要表现

﹐更在于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有些作品﹐一开始就是集体参与的﹐但

是更多的﹑也更经常的﹐却是在它已经成为“初坯”之後﹐在不断的

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无数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这种加工

﹑琢磨中﹐不但渗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和艺术才能﹐也

包括那些听众所反应的意见和情趣在内。这一点﹐与那种主要属于个

人的一般专业作家的作品﹐是很不同的。所以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是无

法署名的。民间文学作品﹐有一部分(可能还是相当优秀的部分)是群众

中具有特殊优秀才能和丰富经验的歌唱者﹑说故事者的创作和加工的

结果。它具有一定的个性。但是﹐由于生活经历和文艺教养等大体相

同或相近的关系﹐其个性是能够与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集体性融和在

一起的。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的又一特征。

变异性

民间文学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等在长期口头流传中﹐有相对

稳定的一面。但是﹐由于口头语言的不稳定性﹐作品在流传过程和具

体的讲唱中﹐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

想感情和听众的情绪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变异。这种变异在语言方面

是经常的﹑大量的(尤其是散文作品)﹐其他诸如作品的情节﹑结构﹑人

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异。特别是在社会发生大变动时﹐群众往往将

传统作品加以变化来表现新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这也是某些新作品产

生的一种原因。这种相当广泛存在的现象﹐在一般专业作家的书面文

学中是很少见到的。作家作品中﹐虽也有前後版本文字不完全相同的

情形﹐特别是古典作家的作品﹐往往有文字出入的现象(所以须有校勘)。

但是﹐这毕竟是比较个别的情形﹐它除了由于本人的修订或别人的篡

改外﹐大都是由于抄写﹑刻印﹑排字等技术失误所招致。它不像民间

文学的变异现象那样经常和大量。民间文学的变异性蕴涵著所经过的

历史﹑社会和传述者等的思想﹑才艺的因素﹐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具

有积极的意义的。这种特征与上文所述的口头性﹑集体性密切相联﹐

或者说﹐是它们所产生的自然的果实。这是民间文学的又一个特征。

传承性

文档评论(0)

137****57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