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CCD芯片尺寸
1英寸——靶面尺寸为宽
12.7mm*高
9.6mm,对角线16mm。
英寸——靶面尺寸为宽
8.8mm*高
6.6mm,对角线11mm。
英寸——靶面尺寸为宽
6.4mm*高
4.8mm,对角线8mm。
英寸——靶面尺寸为宽
4.8mm*高
3.6mm,对角线6mm。
英寸——靶面尺寸为宽
3.2mm*高
2.4mm,对角线4mm。
监控摄像头镜头焦距计算方法。
一、公式计算法:
视场和焦距的计算视场系指被摄取物体的大小,视场的大小是以镜头至被
摄取物体距离,镜头焦头及所要求的成像大小确定的。
1、镜头的焦距,视场大小及镜头到被摄取物体的距离的计算如下;
1/4
f=wL/W
f=hL/h
f:
镜头焦距w:
图象的宽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象宽度)
W:
被摄物体宽度
L:
被摄物体至镜头的距离
h:
图象高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像高度)视场(摄取场景)高度
H:
被摄物体的高度
ccd靶面规格尺寸:
单位mm
规格WH
4.83.6
6.44.8
8.86.68.86.6
12.79.6
2/4
由于摄像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与电视接收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一样,其比例均
为4:3,当L不变,H或W增大时,f变小,当H或W不变,L增大时,f增大。
2、视场角的计算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视场角便可按公式计算出现场宽度
和高度。水平视场角β(水平观看的角度)β=2tg-1=垂直视场角q(垂直观看的
角度)q=2tg-1=式中w、H、f同上水平视场角与垂直视场角的关系如下:
q=或=q表2中列出了不同尺寸摄像层和不同焦距f时的水平视场角b的
值,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场角便可按下式计算出视场高度H和视场宽度W.
H=2Ltg、W=2Ltg例如;摄像机的摄像管为镜头焦距f为12mm,从表2中查得
水平视场角为40℃而镜头与被摄取物体的距离为2m,试求视场的宽度w。
W=2Ltg=2×2tg=
1.46m则H=W=×
1.46=
1.059m焦距f越和长,视场角越小,监视的目标也就小。
二、图解法
如前所示,摄像机镜头的视场由宽(W)。高(H)和与摄像机的距离
(L)决定,一旦决定了摄像机要监视的景物,正确地选择镜头的焦距就由来3
个因素决定;*.欲监视景物的尺寸*.摄像机与景物的距离*.摄像机成像器的尺
士:
、、或、、或。图解选择镜头步骤:
所需的视场与镜头的焦距有一个简单的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可选择适当的
镜头。估计或实测视场的最大宽度;估计或实测量摄像机与被摄景物间的距
离;使用镜头时使用图2,使用镜头时使用图3,使用镜头时使用图4,使用1
镜头时使用图5。具体方法:
在以W和L为座标轴的图示2-5中,查出应选用的镜头焦距。为确保景物
完全包含在视场之中,应选用座标交点上,面那条线指示的数值。例如:
3/4
视场宽50m,距离40m,使用格式的镜头,在座标图中的交点比代表4mm镜
头的线偏上一点。这表明如果使用4mm镜头就不能覆盖50m的视场。而用
2.8mm的镜头则可以完全覆盖视场。
f=vD/V
f=hD/H
其中,f代表焦距,v代表CCD靶面垂直高度,V代表被观测物体高度,h
代表CCD靶面水平宽度,H代表被观测物体宽度。
举例:
假设用摄像头观测,被测物体宽440毫米,高330毫米,镜头焦点距物体
2500毫米。由公式可以算出:
焦距毫米或
焦距毫米
当焦距数值算出后,如果没有对应焦距的镜头是很正常的,这时可以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三年级上《槐乡的孩子》说课稿.pdf
- 压焊方法及设备复习资料.pdf
- 哈夫曼编码译码的设计与实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pdf
- 奥鹏南开20春学期《大学计算机基础》在线作业标准答案.pdf
- 建设工程监理的组织模拟题.pdf
- 动物园小班科学教案.pdf
- 宣讲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主持词.pdf
- 第13章电路初探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docx
- 第17课《盼》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六年级上册.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带解析.docx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