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中卫六中陆红霞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它是明末清初张岱的小品文,选自《陶庵梦忆》,写于明朝灭亡后,作者把对故国往事的怀念寄托于山水之间。这篇小品文极其简练,语言接近口语,浅显易懂,明白晓畅,读之清新喜人。叙事写景多用白描手法,不夸饰,不铺陈,点到为止。作者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表达了他超然脱俗的高雅情趣以及深沉的故国之思。

学情分析

《湖心亭看雪》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借助注释和字典基本能掌握文中的重要词句。在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游记学习的经验基础上,学生能关注到文中的景和情。学习难度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会更强一些。但是本文的精髓——万籁俱寂、天地苍茫、天人合一的景物描写和文中“痴”的进一步解读,学生还是需要引导体会的。所以本课的学习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探讨,老师引导、点拨为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要字词如“绝”“更定”“沆砀”“一”“芥”“而已”“焉得”“强”“痴”等。

(2)通过回顾学过的知识,了解文中写景的白描手法。

(3)通过文中三个“与”和介词的品析,赏析文中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2、过程和方法

(1)自主学习法。课前独立疏通文意,解决字词翻译问题。

(2)朗读揣摩法。本文是一篇词约而简、意深而长,绵绵情思蕴藏在字里行间,可以当作散文诗来读。特别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雪景的文字体会那种天地苍茫、物我合一的境界。

(3)赏析批注法。文章中写景的文字字字珠玑,赏析角度多样,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通过赏析批注,有利于学生打开自己的思维,给他们锻炼文笔和展示赏析能力的机会,进一步理解文中写景文字的妙处。

(4)合作探究法。在课堂上通过生生合作交流,师生合作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解读文本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1)领悟作者张岱孤高自赏、超凡脱俗的冰雪人格。

(2)体会张岱流露出的旧游如梦的感伤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四、教学重点

1.文中写景文字的赏析理解,主要是三“与”以及介词异化所创造的那种独特的境界理解。

2.抓住“痴”理解作者的冰雪人格和故国之思。

五、教学难点

1.文中介词“痕”“点”“芥”“粒”的异化及天人合一的境界。

2.以“痴”为表征的冰雪人格和故国之思。

六、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美,美在西湖。年年春来百花开,年年冬至雪纷飞,但有这样一场雪,它落在了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心中,让他久久不忘;更落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中,成就了小品文精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大屏幕呈现)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

素心观雪

过渡语:有人说:“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故宫就成了紫禁城”,而下了雪的西湖也别有韵味。那么张岱笔下的雪景是怎样的呢?

1、请一位学生朗读文章,其余学生勾画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2、活动一:品读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进行圈点批注。(提示:句中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圈出关键词语,并简要批注。)

(大屏幕呈现)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品析:第一个句子抓住三个“与”,“一”字、“白”品读,视线由上到下,描写了水天相接,天、云、山、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给人一种苍茫阔大、迷蒙之感。教师顺势指导朗读“天与云与山与水”读得连绵,“一”读重音。第二个句子中景物有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一叶小舟,两三粒人影,抓住“痕”、“点”、“芥”、“粒”一组量词,由远到近,由大到小,极写事物的渺小,用事物的渺小反衬了宇宙的阔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后指导朗读,这些量词应该读得轻声一些,体现其渺小感,“而已”二字可稍拖,强化了人如沧海之一粟的渺小感。

识人悟情

过渡语: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张岱眼中的西湖雪景,空间极大,事物极小,世界极白,究竟是怎样的人眼中有如此极致特别的雪景呢?文中除了张岱,还有铺毡对坐的两人和舟子,看看在他们眼中张岱是怎样的。他是铺毡对坐的两人口中的“此人”,是舟子口中的“痴人”。

(大屏幕显)“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活动二:结合文章内容,小组探讨“此人”和“痴人”的内涵。

(大屏幕显)“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此人指什么人?(预设学生因为以前学习古文,有一定的概念,能答出“闲情雅致”这个词。个别学生回答“志趣相投”)

教师追问:为什么

文档评论(0)

199****8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