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18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8课辛亥革命

课标

解读

时空

架构

教材研透·探究情境化

学习任务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必备知识·导学】

1.清末“新政”

目的

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内容

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结果

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名师点拨】

清末新政的目的固然是强化封建国家机器,整顿和巩固清王朝统治,但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史上广泛而深刻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

2.孙中山的革命斗争

(1)成立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

(2)创建同盟会

成立

1905年,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

性质

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领导

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报

《民报》:在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影响

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以图解史】

三民主义

(3)组织反清起义: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

3.预备立宪

原因

革命运动高涨

过程

(1)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2)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3)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

(4)1911年,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结果

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名师点拨】

正确认识预备立宪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不断加剧,革命形势的高涨,迫使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以求挽救统治,但最终却加速了自身的覆亡

【关键能力·导思】·合作探究——三民主义

材料孙中山认为在其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国强才能民富,国强是民富的基础,但民富才是国强的最终目的和最可靠的保证。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的演说中说道:“中国近来患贫极了……平均地权后,社会主义则易行……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

——摘编自于颖《孙中山富民强国的思想及其发展》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富民强国思想的内容。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国强才能民富,国强是民富的基础,但民富才是国强的最终目的和最可靠的保证”“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进行概括。

提示:内容:国强是民富的基础,民富是国强的最终目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富民强国的根本途径。

·史学前沿——清末“新政”

材料1901年1月,清朝统治集团迫于统治危机进行了为期十年的“新政”。晚清的统治阶层始终固守君主专制制度,改革的目的不是“富国强兵”,而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希望通过多领域、宽范围的改革措施来达到迅速缓解矛盾、重振权威、巩固皇位的目的。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国库亏空、财政危机的情况下实行的,它筹集资金的办法以强制捐献以及巧立名目的税收等惯用手段来对百姓进行搜刮,使老百姓生活更加艰难。纵观晚清70多年历史,清王朝有很多改革自强的机会,但即使有一定程度和范围的改革,也很快会被整个统治集团的专制政治情形所湮没,最后不了了之。

——摘编自董自稳《浅议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等

【解读】

①抓住关键信息“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巩固皇位的目的”→得出改革目的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加强君主专制。

②抓住关键信息“对百姓进行搜刮,使老百姓生活更加艰难”→得出加紧搜刮百姓,改革丧失民众基础。

③抓住关键信息“通过多领域、宽范围的改革措施来达到迅速……巩固皇位的目的”→得出贪大求全,急于求成。

·史论阐释——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1.必然性:

(1)经济基础: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提出三民主义。

(3)组织基础: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4)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

2.偶然性: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

学习任务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必备知识·导学】

一、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武昌起义

原因

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引发四川保路运动

过程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随后,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

结果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影响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