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六国论》关联阅读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docxVIP

《过秦论》《六国论》关联阅读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质疑文本,致敬经典——《过秦论》《六国论》关联阅读教学实录

摘要:

《过秦论》和《六国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篇史论,自成文以来,赞赏之声源源不绝。它们有很多共同点,说的都是秦代兴衰史,都用了反面例证,讽喻现实。从质疑文章选材和论证的角度反向鉴赏经典名作,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批判性、深刻性等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史论散文;质疑文本;思维品质

师:我们知道,清代桐城派非常欣赏《过秦论》和《六国论》这两篇文章,姚鼐赞《过秦论》“雄骏宏肆”,刘大櫆赞《六国论》“笔力简老”。的确,这两篇史论别具魅力,叙事气势恢宏,立论振聋发聩,说理纵横捭阖、逻辑严密。相信同学们在做《导学案·预习》中的梳理文本结构时肯定会有所感受。

任务一梳理文本论证结构(课前完成,课中展示。)

(PPT展示学生课前完成的作业:文章结构梳理,厘清论点与论据间的逻辑关系。简要点评作业。)

任务二鉴赏评价(课前完成,课中小结。)

师:课前导学案中作了小调查:《过秦论》和《六国论》,你更喜欢哪一篇?比例是13:11,这个数据说明我们同学对两篇文章的喜爱度是持平的。

任务三探究质疑(课前完成,课中交流。)

师:现在,我们来给这两篇经典史论文找一找“茬”。(PPT展示《助学材料》。说明:均是课前作业,课堂仅交流讨论。)

质疑这一块很有意思,也很有批判性!

《烛之武退秦师》有一篇文章也是这样让学生质疑:1.佚之狐为什么自己不去却推荐烛之武?2.佚之狐为什么这么晚才推荐烛之武?烛之武此时已年过七十。3.烛之武是“智”还是“不智”?历经三王,却依旧没有被重用,只是担当圉正(养马的)这样一个小官职?一个同事举了“毛遂自荐”的例子,烛之武没有“处囊中”,所以未颖脱而出。

生:《六国论》中说:“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结合史实来看,这是不符合的。(PPT展示《助学材料·表格9》,帮助学生解读这个质疑点。)

生:从六国贿赂割地和战败割地面积来看,战败失地是更多的。

师:从割地面积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这里的举例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很好,你还有别的质疑点吗?

生:还有就是“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PPT展示课文语句出处。)

生:西周时期是分封制。

师:所以他们先祖父的土地是分封而来的,不是“暴霜露,斩荆棘”得来的。……

生:我要用《过秦论》来讲《六国论》。

师:好,是要用《六国论》来质疑《过秦论》,是吧?

生:《六国论》中有“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过秦论》中第二段有“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六国中有很多人才,而且根据史实来看,秦国商鞅变法时期,政治改革其他诸侯国都在做,所以我认为“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不是非常正确。

师:嗯,就是说大家都在竞相延揽奇才,这个做法可操作性不强。……

师:其实,我们今天无论找到多少质疑点,都不是为了割裂、贬低文本,我们只是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疑点?疑点的出现,是有意为之,还是因为信息闭塞造成对历史事实的误会?

生:我们看一篇文章,要去看它的写作背景和目的,《助学材料·写作背景》显示,《六国论》写于北宋时期,当时统治者贿赂辽、夏,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苏洵在文中提出“弊在赂秦”,突出一个“赂”字,直接指出了在对外关系上,不能屈从,不能用“财物赠予”来求得国家安全,这是文章的主旨。为了强化主旨,作者去历史中片面选择能支持的资料,对不能支持的资料采取“选择性失明”的态度。我们从唯物史观来看,六国覆灭与秦的统一是历史趋势,六国覆灭并不能归因为“弊在赂秦”。

师:没错,这位同学已经直接过渡到我们后面的任务了,有历史发展眼光,论证严密,精彩!(生鼓掌。)

任务四致敬经典(课中讨论交流。)

师:其实我们今天所谈的这些质疑点,前人早就发现了……(PPT展示,略。)

师:同学们也提到了,文本中的事例论据是主观选择的,这些事例从历史长河中来看,也是历史事实,可以说是被选择的事实、片面的事实,也可以说是经过艺术处理的事实。《导学案》中向大家提出两个问题:你是否赞同文中作者对历史事实的处理方式?这样处理是否有益于写作目的的达成?我将同学们导学案中的作答作了统计,发现有14位同学认同,有4位同学不认同,有1位同学比较认同,有1位同学要一分为二。(PPT同步展示。)现在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这些看法。

生:(师同步拍图展示)我是一分为二来看问题的,从现代立场来看,这种方式不值得认同,因为他歪曲历史事实,服务自己的观点,这是违背历史学中史料的严谨性的;如果放到现在,放在网络上,是会产生一系列负面的社会影响的。如果从当时古人那个角度来看,他的做法是有合理性的。这两位作者,从社会地位来看,都是封建士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