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心理学论文范文-阐释《智慧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是文化心理学领域的一...pdfVIP

智慧心理学论文范文-阐释《智慧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是文化心理学领域的一...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智慧心理学论文范文:阐释《智慧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是

文化心理学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论文

摘要:智慧一向是东西方哲人非常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在古希腊,

哲学就是研究智慧的学问;在古代中国,“智”也是老子、孔子等众

多先哲们努力探索的对象和孜孜以求的高贵品质。同样,智慧更是普

通大众所向往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们渴望拥有的心理素质。几千年来,

虽然众多学者对智慧进行过探索和研究,但是出于种种理由,自科学

心理学诞生以来的近100年时间里,智慧的研究并没有能够进入到主

流心理学家们视野中。直到1980年代以来,伴随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心理学研究者开始关注人们的积极心理品质,才使得智慧的研究逐渐

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在国外,心理学家们对智慧的研究可谓是方兴未

艾,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了几个研究智慧的学术中

心。但是目前国内的心理学家对智慧的关注度还很不够,智慧的研究

也一直没能够进入国内主流心理学的视野之中。不过,智慧是一个具

有浓厚文化意蕴的概念,从文化心理学角度研究智慧是一个极佳的切

入点。汪凤炎和郑红两位老师合著的《智慧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与应用

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一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

这本专著是作者通过近10年对智慧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后获得

的,从2004年刚刚研究时的举步维艰和窘迫状态到现在呈现在大家

面前的沉甸甸专著,其中的艰辛可能只有作者最能体会。这本专著是

国内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智慧的第一本专著,作者先详细而系统地介绍

了智慧的国内外研究目前状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创造性诠释与转化,

首次提出并系统而深入地论证了“智慧的德才兼备理论”,随后,基

于“智慧的德才兼备理论”提出了培养智慧的通用策略和侧重培育

德慧与物慧的策略。它的出现必将为我国心理学界研究智慧提供一个

良好平台和坚实基础。笔者仔细地阅读了全书内容,下面“挂一漏

万”,谨以该书中最具原创性的“智慧的德才兼备理论”为抓手,从

四个方面谈谈笔者学习这本著作的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文化心理学;智慧德才兼备

一、“智慧的德才兼备理论”的提出具有很强现实作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具有“尚德”传统,特别是经过孔子、孟子等

人的宣扬,重德轻智的文化传统不断得到强化,逐渐成为中国人的主

流价值观。重德轻智在古代中国社会主要表现为“重德轻人事之智”

和“重德轻自然之智”两个方面,这一传统一直持续到清末洋务运动

开始重视自然之智为止。重德轻智的传统让中国古代道德文化大放异

彩的同时,也至少带来两个消极影响:一是,只承认人性本善,这不

但与事实上人性本是善恶相混的复杂人性不相一致,而且,导致中国

人多将人性中侧重自然性的一面贬低为兽性,只肯定人性中侧重社会

性的一面,此观念至宋明时期演化成“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不

但压抑了人性,也助长了“双两人格”的诞生:在公开场合高喊做人

要做个道德人,在私下却做着有悖人伦的勾当。二是,由于只重道德

文章,视科技为奇技淫巧,导致科技发展逐步落后于西方,致使当近

代中学与西学发生直面碰撞时,中学一直处在”完败”位置,这又导

致近代中国一直在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受此屈辱的刺激,自近

代以来,一些中国人在处理德和才的关系时从过去的“重德轻智”又

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智者无敌”的观念。受此观念的影响,导

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正如北京大学钱理群教

授于2012年5月2日在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召集的“《理想大学》

专题研讨会”上所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

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

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

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结果,一些人将聪明才智用来为自己

或自己的小集团谋私利,却不关心为大众谋福祉,更不能从人类的良

知出发去维护全人类的福祉。更为极端者推崇“缺德者无敌”,或是

将“才”和“德”都抛弃,推崇“拥有强大家庭背景者就可无敌”的

观念,最终给个体自身、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健康发展带来诸多弊病。

如何妥善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避开上述理由,这不

但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理由,更是一个严峻的现实理由。本书作者经过

近10年的研究,最终提出了“智慧的德才兼备理论”,为人们妥善

解决德与才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一方面“德”与“才”相互推动,

即个体的良好品德有利于个体才能的发展,个体才能的发展也有利于

个体品德的提高;另一方面“德”与“才”是

文档评论(0)

136****59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